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情感:
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千百年来保留、继承下来的传统,各民族在饮食、服饰、居住、礼仪、喜庆、丧失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只有彼此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才有利于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育很有必要。
本课的教学要点有两个。一是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二是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是通过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事例,向学生进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教法建议
1、三年级学生对“民族”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教学是不要纠缠这个问题,只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就可以了。另外,为了使学生对我国民族有一定的了解,扩大同学的知识面,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课侧重讲尊重本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但如果遇到外国人也同样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
3、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去尊重周围不同民族同学和邻居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情感:
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出示56各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56各民族,有着12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板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异。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风俗习惯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族人民良好的祝愿。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放课文录音故事,看课文)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