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能够结合实际,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第十一课讲的是公民在哪一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十一课讲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今天开始,我们讲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
教师带领同学们边看知识结构表,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使同学们知道本课我们将要学习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板书)
课前准备:找一名同学画五幅图:
1.张强买了一台拖拉机。
2.张强的拖拉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3.张强用拖拉机在耕地。
4.农忙时张强将拖拉机出租。
5.张强将拖拉机卖掉。
上课时,请同学们看图,并结合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1问: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属于什么物资?
答:拖拉机是进行农业生产用的。它属于生产物资。
问:张强将拖拉机买回家,说明拖拉机是张强的什么?
答:合法财产。
图2问:张强将拖拉机放在自己的家里对吗?原因是什么?答:对。因为拖拉机是张强的合法财产,张强有对拖拉机的实际控制权,即占有权。
图3问:张强在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拖拉机行使什么权利?
答:张强在用拖拉机耕地,是行使他对合法财产的使用权。
图4问:张强在农忙时将拖拉机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答:张强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公民有权用自己的财产取得经济利益,这是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
图5问:张强将自己的拖拉机出卖是在行使其对什么的权利?
答:张强在行使其对拖拉机的处分权,是属于法律上的处分。
问:张强有权对拖拉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原因是什么?
答:张强对拖拉机拥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问:你对哪些财产拥有所有权?
答:略。
请同学们听一个案例:“我先生从国外带回一架高档照相机,只用了两个月,就被13岁的儿子瞒着我们,以2000元的价钱卖给了他同学的哥哥。我们知道后,向买方索要,并欲将2000元钱还给对方,但对方声称我儿子有卖相机的权利,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还给我们。请问,我儿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可以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3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我们今后在现实中要注意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一个家里的好管家,决不能做材料中13岁男孩所做的事,你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当你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可以先例对财产的处分权(如花钱购买生活资料,将一些东西赠给或卖给别人……),收益权(如储蓄压岁钱……)
刚才我们讲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笔记: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板书)
财产所有仅是指什么?
物资包括什么?
什么是财产?广义上理解财产还包括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关于公民所有权的规定,既是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利的规定又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