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教案
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学生能够选用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对一些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通过对当代中国先进人物事迹的介绍,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并能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众人,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点、难点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1)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根据第三课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比较落后,这就决定了要实现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讲授新课
第三节 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板书)
一、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板书)
(一)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板书)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要实现的目标。人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把美好的理想变为光辉的现实,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艰苦奋斗就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获得自由和解放。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中国革命经历了艰苦历程,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第130页的材料。)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古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都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每位同学一定都有过成功的经历,下面请你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归纳获得成功的秘诀:成功=?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成功=兴趣+毅力+方法
成功=艰苦+智慧
成功=合理安排时间+勇于进取+科学用脑
成功=“真”的开始+“善”的历史+“美”的目标
成功=自信+艰苦奋斗+科学方法
成功=艰苦奋斗+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我们可以看出,就是不怕艰难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板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体现中华民族艰苦的典型事例,并谈谈你得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每位同学都要以此来激励自己,勤奋进取,牢记这一艰苦奋斗的古训。
2.革命战争时期时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充分体现(板书)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极为艰苦,革命前辈就是靠艰苦奋斗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再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全体人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出示图片:《延安革命干部纺纱忙》。
提问:这张图片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说明在大生产中,中央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响应毛主席“亲自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毛泽东,朱德常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客人。周恩来纺线又快又好,被评为纺线能手。
录象:《南泥湾大生产》记录片片段(配《南泥湾》歌曲)
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垦荒。南泥湾距延安四十多公里,那里草莽丛生,野兽出没,人烟稀少。最后,为什么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