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鼎立教案之四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一胜一负。)前者是从以少胜多,三、四万对10万,后者呢?(以多败于少,20多万对5万。)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先说说官渡之战,注意不再叙述事实经过,只是概括地分析列举。(官渡之战前,曹操与袁绍是北方的两支颈旅,他们之间决定性的较量如箭在弦上,尽管曹操弱于袁绍,但也有相当的实力。曹操收编了30多万青州黄巾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他迎汉献帝都许,控制着皇帝,政治上占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前谁实行过?(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过。)意义何在呢?为什么这就能在政治上占优势?(这是顺应了当时人的正统观念,谁也不愿轻易地当篡位的乱臣贼子。)而这种作法为什么对曹操尤其重要?(曹操当时还没有、还缺乏相应的威望和号召力,尤其是因为他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地位很微妙,一方面使他得以结交士大夫,另一方面又使他被一些士大夫瞧不起。)好,再说说别的。(曹操实行屯田,保障了军粮,也赢得了人心。)关于屯田,呆会儿我们还要研究研究。接着说。(曹操重视人才,乐于听取建议。像袁绍手下的许攸,如果不是敬佩曹操,怎么会投奔他呢?!曹操对敌方的叛逆者,向来有高度的热情和真诚的信赖。官渡一战也表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大家看地图,谁来说说这一仗的打法,论一论曹操的军事思想。(曹操先是声东击西解了白马之围,又诱敌深入,在延津以己局部优势破敌局部劣势,之后,以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的决心,坚守官渡,看清了袁绍远道运粮的弱点,恰有许攸来降,在关键时刻起了重大的作用,赢了决定性的一步棋:夜袭乌巢,火烧袁绍军粮,使本来就不稳固的袁绍全军动摇。曹操运筹谋略,真是出奇制胜。而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的优势,以至不可一世。)那当时人心所向呢?(基本上向着曹操。)为什么?(曹操打击豪强,抑制兼并,保护农桑,以法治军,如有一回他马踏青苗,就“以发代首”。许多方面袁绍与曹操相反。北方人民久经战乱,渴望统一,必然支持自己拥护的力量。)
大家总结得比较全面了,接下来,我要向同学们补充的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奋战,直到207年获得最终胜利,标志着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统一。当他得胜还朝途经勃海边时,留下了这豪情满怀的诗句,看课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看看注解。这一年曹操53岁了,他的壮心是什么?(南下统一全国。)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刘备、孙权。)还有,看课文和注解。(占据荆州即今湖南、湖北的刘表。)其实刘表不值一提,我们先看孙权,他的势力范围在哪?(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200年,就是官渡之同年,孙权哥哥孙策遇刺身亡,从此,他继承父兄开创的基业并大有发展,无怪乎曹操夸他什么来着?(“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他的字。刘备呢,这位曹操口中的“天下英雄”,到207年,就是曹操已完成北方统一的同年,他还无立足之地呢。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但他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于是就在这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草屋隐居的诸葛亮,字孔明,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内容?(占据荆、益,联孙抗曹……)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第二年,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谈谈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曹操远道而来,十分疲劳,已如强弩之末;曹军将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土,不习水战,可偏偏要“舍鞍马,仗舟楫”,舍长用短;刚刚降曹的荆州水军,怀有戒心,疑虑重重,军心涣散;……)曹操有多年的作战经验,手不离兵书,对兵法非常精通,可对自己的这些弱点怎么能全无认识?是什么蒙蔽了曹操的智慧?(是他的骄傲。208年与200年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况且又轻易地拿下了荆州,他像200年官渡之战时的袁绍一样,禁不住迷惑,一再地中计,这也说明他的对手看准了他的弱点而有充满信心地谋划设计。)说说曹操中了哪些计?(蒋干盗书,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杀了荆州水军两员难得的将领;庞统的连环计,把战船用铁链、铁钉连锁在一起,上铺木板,减少风浪的颠簸。)这些情节中都有虚构的成份,我得插几句话:“《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得之于历史,历史因小说而得到广泛传播,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小说又终归是小说,鲁迅说《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要注意加以分辨。接着说曹操中计。(最后中了东吴老将黄盖的诈降计,黄盖得以轻舟载着浇了油的柴草向北驶向曹操水寨,趁风纵火,火借风势,使曹操水寨立刻陷入火海之中。)这是阴历十一月冬天,何来东南风?是诸葛亮在七星坛祭告上天而来吗?(当然不是。是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气象预报得准确。是因为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常识,已把握了这里气候的特殊性。)说得太好了,你们把历史和演义已经在加以分辩了。我记得苏轼的《赤壁怀古》词里形容“谈笑间”,曹操战船已“灰飞烟灭”,但也有人认为曹操不是因水战火攻战败的,(我见过一个材料说当时曹军瘟疫流行,死了许多人,迫使曹操退兵,材料上说这是对这一带做了大量科学调查的结果。)是的,我也见过这个材料,这与史书《三国志》上的记载也是一致的。撇开导致赤壁之战胜负的具体原因,还是看人心所向?(南方人对曹操南下,打破他们比北方人相对安定的生活,心情上肯定是不欢迎的,所以才拼命地抵抗。)你能否找到更深层的原因?(看来南北统一条件并不成熟,或者说双方势均力敌。)是啊,曹操也省悟到这一点,败归北方后,未敢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