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十里长街送总理》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 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14《十里长街送总理》由www.89xue.com网教案频道http://www.89xue.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4《十里长街送总理》》出自:www.89xue.com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