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两首之一
[05-14 01:26:47]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90次
摘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词的意境。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
毛泽东词两首之一,标签:高一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词的意境。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培养教材意识和单元意识
请学生回答问题:
1、本册书有几个单元,都有些什么内容?
2、第一单元的学习要点是什么?
3、第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二)明确目标
1、学习《沁园春•长沙》,课内熟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三)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悲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2、学生自读词作两遍。
3、词的有关知识
[投影]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有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3、背景介绍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4、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 教师范读。抽查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通过点评把握文意。
[明确]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立、看、怅、问、忆、记”六个动词清晰地显示出了本词的思路层次。
(四)赏析重点词句,突破重点、难点。
1、齐声朗读。
2、思考问题,引发讨论:
(1)上片的“看”字统领哪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点拨]
①“看”字统领至“竞自由”。这种格式称为“扇面对”。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一切尽在视野之中。
②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景物(形象、意象)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③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赏析:
万山:写出山之多; 层林:写出林之密; 红遍:写出红之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词的意境。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培养教材意识和单元意识
请学生回答问题:
1、本册书有几个单元,都有些什么内容?
2、第一单元的学习要点是什么?
3、第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二)明确目标
1、学习《沁园春•长沙》,课内熟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三)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悲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2、学生自读词作两遍。
3、词的有关知识
[投影]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有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3、背景介绍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4、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 教师范读。抽查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通过点评把握文意。
[明确]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立、看、怅、问、忆、记”六个动词清晰地显示出了本词的思路层次。
(四)赏析重点词句,突破重点、难点。
1、齐声朗读。
2、思考问题,引发讨论:
(1)上片的“看”字统领哪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点拨]
①“看”字统领至“竞自由”。这种格式称为“扇面对”。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一切尽在视野之中。
②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景物(形象、意象)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③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赏析:
万山:写出山之多; 层林:写出林之密; 红遍:写出红之广;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