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 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 类型:七年级历史试题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07-06 17:08:27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6979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0 Bytes
- 推荐度:3 星级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 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
1.下列各项叙述,与下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2.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3、以下远古人类中,时间距离我们最久远的是( )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4、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最后一位通过禅让制获得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6、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B 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C 屡次迁都 D 军事作战失利
7、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 秦孝公 B 楚庄王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8、建立县制是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西周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0、西周的哪一项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等级制 D 分封制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 D 各诸侯国听从周王的命令
12、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当时最反对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是( )
A 拥有私田的新兴地主 B 拥有特权的旧贵族
C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D 掌握实权的秦孝公
13、“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指( )
A 李世民 B 李冰 C 李耳 D 李斯
14、秦朝下列哪项措施对我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
A 平越族 B 修长城 C 焚书坑儒 D 统一文字
1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6、汉武帝时期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削弱了诸侯王势力的非常巧妙的措施的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分封刘姓子弟为王
C.颁布“推恩令” D.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
17、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8、有一次华佗经一个病人动手术,可病人因疼痛而无法配合,华佗该怎么办呢?
A 打晕他 B 打麻醉针 C 让他喝“麻沸散” D 强行动手术
19、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距今已有近( )
A 18个世纪 B 19个世纪 C 20个世纪 D 21个世纪
20、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以翻阅下列哪部著作
A.《论语》 B.《九章算术》
C.《孙子兵法》 D.《史记》
21、两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②社会相对安定③赋税大大减少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 )少数民族境内的美好风光。
A、羌族 B、羯族 C、匈奴 D、鲜卑族
23.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4.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成语“当仁不让”体现了__家派的思想,成语“无为而治”体现了___家学派了思想。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规定以____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以____作为标准文字。
4、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争霸战争中曾提出“_______”的口号;东汉末年,曹操在军阀割据中曾取得“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
5、顾恺之的代表作有《_______》和《________》。
三、材料阅读题(20分)
1、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2、(1)观察右图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它的是时间、目的、意义(8分)
四、简答题(共15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9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答案:一、选择题(25分)
1、B 2、C 3、B 4、D 5、C 6、A 7、C 8、A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B 16、C 17、D 18、C 19、D 20、D 21、C 22、D 23、A 24、C 25、C
二、填空题(10分)
1、儒 道 2、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3、圆形方孔钱 小篆
4、尊王攘夷 挟天子以令诸侯5、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三、1、(1)北魏孝文帝(2分)。(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分)(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说汉语(1分);同汉族通婚(1分);
2、(1)张骞出使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意义总体概括如下:
1 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2 配合了汉当时的战略安排
3 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
4 从此西域成为中国的传统势力
5 加强了人民对外开拓的精神
四.(1)秦始皇、汉武帝.
(2)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 大小: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