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 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
[07-25 16:01:22] 来源:http://www.89xue.com 化学知识大全 阅读:9104次
摘要: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
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 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标签:化学,http://www.89xue.com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
答:B、C. )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C. )
5 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n(Na)∶n(Fe)=2∶1 B n(Mg)∶n(K)=1∶2 C n(Na)∶n(Al)=1∶3 D n(K)∶n(Al)=1∶1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
答:D.
三、 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 学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
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 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 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 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
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 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
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
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
题1 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
答:2.12g.
2过量问题的计算
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 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
题2 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
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
答:B、C. )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C. )
5 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n(Na)∶n(Fe)=2∶1 B n(Mg)∶n(K)=1∶2 C n(Na)∶n(Al)=1∶3 D n(K)∶n(Al)=1∶1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
答:D.
三、 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 学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
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 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 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 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
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 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
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
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
题1 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
答:2.12g.
2过量问题的计算
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 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
题2 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
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Tag:化学知识大全,化学,学习方法 - 化学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