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赤壁赋》教学设计1-人教必修一» 正文

《赤壁赋》教学设计1-人教必修一

[01-07 01:04:03]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971
摘要: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里的课文,也是苏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苏轼思想发展成熟的脉络,从而更容易贴近他的品质特征。 这虽然是篇文言文,但里边的文言词语对高中生来说已不能形成阅读障碍,所以教学的重点在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上。而对于句式相对整齐的赋这种文体来说,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之美、把握情感的最好的手段,因此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里面对挫折困难时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培养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增强抗挫性。 。
《赤壁赋》教学设计1-人教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里的课文,也是苏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苏轼思想发展成熟的脉络,从而更容易贴近他的品质特征。

这虽然是篇文言文,但里边的文言词语对高中生来说已不能形成阅读障碍,所以教学的重点在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上。而对于句式相对整齐的赋这种文体来说,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之美、把握情感的最好的手段,因此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里面对挫折困难时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培养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增强抗挫性。

教学过程主要采取诵读——讨论的模式来完成。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而新课标也指出应采取“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让他们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

          2、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这十来年的成长历程使每个人都对人生有了自己大致的看法,下面想找几个同学分别来说一下,你眼里的人生是什么?(由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蜕变过程。我这么给人生下定义是从苏轼身上受到了启发。苏轼这个人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来谈谈对苏轼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发言,我们只从作品里读到他的达观他的洒脱不羁,可有谁能想到这后人眼里艳羡的超逸情怀是心灵经历多少苦痛的磨砺后才能上升到的新境界呢?

介绍写作背景,找同学读小注1里苏轼的人生经历。然后补充介绍乌台诗案,展示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片段“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当时的艰难处境。展示苏轼的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通过这首词我们又可以了解苏轼当时的痛苦心境。

尽管处境艰难,尽管心境痛苦,但苏轼还是从容地走过了这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完成了生命里一次剧痛的蜕变,完成了一段破茧成蝶的历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一下他这一段艰难的心路里程吧。

2、听录音或范读(目的:正音,把握诵读节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文切入:

(1)    自由读,讨论回答问题: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如何?这两种情绪相同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篇的情绪先由景物描写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由一个“饮酒乐甚”点明。找到景物描写的部分“清风徐来……水光接天”,齐读,体会融情入景的特点。“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之静美,折射出好的心情。除此之外,江上之感受亦可见心情绝佳,“纵一苇之所如……羽化而登仙。”篇末“客喜而笑……不知东方之既白。”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欢乐之情。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