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案3
[07-12 14:32:25]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308次
摘要: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全部文言知识(见附录)。 www.89xue.com 2.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 【附录】: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3.靡不毕见 (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屈平既绌 (绌,通“黜”) 6.亡走赵,赵不内 (内。
《屈原列传》教案3,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全部文言知识(见附录)。
www.89xue.com 2.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
【附录】: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3.靡不毕见 (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屈平既绌 (绌,通“黜”)
6.亡走赵,赵不内 (内,通“纳”)
7.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 )
8.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信物)
(二)重点实词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 形容词,本来的。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全部文言知识(见附录)。
www.89xue.com 2.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
【附录】: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3.靡不毕见 (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屈平既绌 (绌,通“黜”)
6.亡走赵,赵不内 (内,通“纳”)
7.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 )
8.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信物)
(二)重点实词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 形容词,本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滕王阁序》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