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河渠书》教案» 正文

《河渠书》教案

[07-12 14:32:42]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162
摘要: 从斜下下渭。 下:流入 4、重要文言句式: 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唯把治理河菑作为当务之急。 穿二江成都之中 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 瓠子决兮将奈何? 奈何:把……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 5、难句翻译现场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
《河渠书》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从斜下下渭。                        下:流入 
    4、重要文言句式: 
    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唯把治理河菑作为当务之急。 
    穿二江成都之中                      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 
    瓠子决兮将奈何?                    奈何:把……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 
    5、难句翻译现场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参考译文:禹认为黄河上游地势告,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使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坝,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翻译指导:本句要落实这样几点:“河”是黄河;“所从来者”,“从来”是水从上游来;“厮”是分开的意思;“以”表示目的,翻译成“来”。“引”是疏引,疏导。另外,课本的译文没有把“于是”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这个时候。 
    (2)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不能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令水利工匠郑国作间谍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注意几个实词:“罢”:这里是通假成“疲”,同时又活用成使动;“并”也是通假,翻译为“依靠,沿着”;还要落实“兴事”“间”“东”。另外,要注意译文的前后连贯。 
    (3)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参考译文:天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时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到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 
    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点是:文言词语:“用事”“临”“已”(通“以”);句式:“用事”后省略“于”等。译文中“于是”也要补出来。 
    (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参考译文: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 
    翻译指导:本句翻译注意全句的倒装,翻译的时候要把谓语放在正常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为利害”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就可以了。 
    三、疑难追踪探究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河渠书》? 
    明确:在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对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黄河水灾。司马迁一方面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事迹,自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认真调查与总结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与经验;一方面亲自参加了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跟随汉武帝“负薪塞宣房”,堵住了危害黄河下游地区二十多年的瓠子(河南濮阳县西南)大决口。由此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慨,“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目的在于歌颂人类战胜水害、兴修水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如何处理“人与天”、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