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07-12 14:33:32]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792
摘要: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板书)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板书)※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板书如下: 粱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老师:从此板书可以看出来,粱惠王就民的问题提出疑问,而今他最发愁的是“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板书)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板书)
※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板书如下:
 粱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老师:从此板书可以看出来,粱惠王就民的问题提出疑问,而今他最发愁的是“民不加多,何也?“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中有一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那为什么粱惠王会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呢?
明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老师:好的,既然粱惠王提出了疑问,我们接着来看孟子是怎样分析的。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www.89xue.com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因 “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的方法,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各组同学可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的言下之意是,粱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者数量上的不同而已。
△板书明确:
粱惠王                           孟子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移民移粟)                (设圈套)
不可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走进圈套)
教师作朗读提示,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然后适当点评。
#布置作业:
1、 背诵1、2部分
2、 预习剩下的内容
→第二课时
由于在第一节课已经串讲,而且也布置了作业请同学们下来再预习剩下的部分,老师只对重点的字、词进行点拔,然后接着讲课。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