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高一物理教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正文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07-17 19:24:15]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阅读:9359
摘要: 启发思考:(1)本实验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2)总结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 (负号表示反作用力 与作用力F的方相反) 三、应用: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的实例。 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对拉,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并进行多次实验。 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引导学生,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体会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标签: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启发思考:(1)本实验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2)总结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 (负号表示反作用力 与作用力F的方相反)
    三、应用: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的实例。
    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对拉,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并进行多次实验。
    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引导学生,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感受科学知识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课
    堂
    巩
    固
    【例】如图所示,人站在木块上,通过滑轮拉动木块和人一起匀速前进。
    (1)请分析人的受力,并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各力的反作用力。
    (2)人所受的哪些力是一对平衡力。
    (3)结合以上两问,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结论填入下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方向
    是否共线
    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作用点
    能否抵消
    回顾
    总结
    结合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然后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教师答疑,深化知识。
    作业布置
    教材P88页 2、3题
    七、板书设计
    五、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定义: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
    (2)特点: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八、本设计主要特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
    1.安排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代替以前的演示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3.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一物理教学设计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上一篇:弹力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