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教案
[07-17 20:19:52]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阅读:9211次
摘要: [概括]屏幕显示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全世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
环境保护教案,标签: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概括]屏幕显示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全世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
(2)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3)1985年,在联合国规划署的倡导下,各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相聚在维也纳,签订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规定工业国家必须在2000年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延长10年。1990年, 大约有60个国家在伦敦签署了到2000年停止使用和生产氯氟烃及其他几种制品的协议。1992年11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有86个国家的部长和官员们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会议。会议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停止生产氯氟烃的日期,从2000年提前到1996年。研制氯氟烃的代用品,寻找"修补"臭氧空洞的方法已成为科学家的重要课题。无氟致冷设备也成为众多工程师的新设计。
(4)1991年6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全球环境与发展这一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讨论。最后,会议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旨在推进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北京宣言》,它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5)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盛会。与会者有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近800名与会代表和记者。在这里召开的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或"里约热内卢会议"。会议产生了保护地球环境的5个重要文件,它们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21世纪议程》,其中核心文件便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它是文件的纲领,被誉为"地球宪章"。它的中心是:环境保护应作为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合作是惟一的选择。正如大会秘书长克里斯·斯特朗所说的:"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一个富裕的孤岛漂浮在贫困苦难的海洋上。"
在这次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广场上有一块最引人注目的"地球誓言"的签字墙,墙高达2.5米,宽5米,整个墙面为白底绿字,白色象征着洁净的天空,绿色象征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墙面上用中文、英文等7种文字写着:"我保证竭尽全力为今世后代把地球建成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家园而奋斗。"醒目的文字表达着全球50亿人的心愿和决心。
[引导]亡羊补牢未为晚,人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不错哦 [屏幕显示]①开发"绿色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10多个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以缓解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显着地改善本国的环境。开发"绿色能源"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洁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将发展能源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概括]屏幕显示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全世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
(2)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3)1985年,在联合国规划署的倡导下,各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相聚在维也纳,签订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规定工业国家必须在2000年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延长10年。1990年, 大约有60个国家在伦敦签署了到2000年停止使用和生产氯氟烃及其他几种制品的协议。1992年11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有86个国家的部长和官员们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会议。会议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停止生产氯氟烃的日期,从2000年提前到1996年。研制氯氟烃的代用品,寻找"修补"臭氧空洞的方法已成为科学家的重要课题。无氟致冷设备也成为众多工程师的新设计。
(4)1991年6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全球环境与发展这一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讨论。最后,会议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旨在推进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北京宣言》,它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5)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盛会。与会者有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近800名与会代表和记者。在这里召开的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或"里约热内卢会议"。会议产生了保护地球环境的5个重要文件,它们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21世纪议程》,其中核心文件便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它是文件的纲领,被誉为"地球宪章"。它的中心是:环境保护应作为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合作是惟一的选择。正如大会秘书长克里斯·斯特朗所说的:"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一个富裕的孤岛漂浮在贫困苦难的海洋上。"
在这次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广场上有一块最引人注目的"地球誓言"的签字墙,墙高达2.5米,宽5米,整个墙面为白底绿字,白色象征着洁净的天空,绿色象征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墙面上用中文、英文等7种文字写着:"我保证竭尽全力为今世后代把地球建成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家园而奋斗。"醒目的文字表达着全球50亿人的心愿和决心。
[引导]亡羊补牢未为晚,人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不错哦 [屏幕显示]①开发"绿色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10多个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以缓解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显着地改善本国的环境。开发"绿色能源"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洁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将发展能源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原子的构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