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九课 改革开放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近现代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参考答案:
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
①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知识结构: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3、对外开放: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示内容: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4、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巩固达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 以后 ( )
A. 中共八大 B.“文化大革命”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三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