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的奋起
[07-17 21:19:35]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676次
摘要: 师: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 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
亚非拉的奋起,标签: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师: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 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师:二战结束后,非洲地区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国获得独立;70~80年代,有9国获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2、非洲民族独立的四个阶段
师: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等。
资料:埃及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依据1936年签订的英埃同盟条约(它以条约形式,将英国1922年提出保留的四项特权确定了下来),派遣大批军队进驻埃及;战争结束后,英军拒不撤出埃及,腐败的法鲁克王朝又利用英国的支持实行专制统治。于是,埃及人民为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英军被迫撤出开罗和亚历山大,退入运河区。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了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952年,埃及政局动荡,在不到半年里,内阁就更换了五次。这一年爆发了“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七月革命”。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成立于1945 年,由纳赛尔等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军官建立,其成员大多为爱国的中下级青年军官。它的宗旨是反对英国的占领和法鲁克封建王朝的统治,由埃及人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1952年7月23日清晨,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控制了开罗各重要据点,包围了王宫。三天后,法鲁克国王被废黜,逃往国外。 1953年6月,埃及新政府正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三年后,埃及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埃及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实行总统制。纳赛尔当选为总统。
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
资料: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又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为重占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着名的国际通航运河,扼亚、欧、非三洲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运河自1869 年开通后,被英法垄断资本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利益。英法和以色列联合作战。10月29日,以军分三路突然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31日,英法从海、空袭击埃及,随即入侵埃及领土。埃及军民奋起抗击,世界各地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英法侵略、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浪潮。在埃及人民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英法被迫于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从埃及撤军。次年3月以军也从埃及撤出。
资料: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人民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起义爆发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它是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政治机构和领导起义的机关。随后建立了民族解放军。起义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扑灭起义的火焰,法国不断增加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1954年为5万人,1955年增加到20万,1956年扩大到40 万,1958年更猛增到80万人。法国殖民军对解放区发动的“围剿”一败再败。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越战越勇,到1958年发展到13万人,武装斗争已经扩大到全国3/4的地区;同年,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戴高乐在法国执政后,表示愿意同阿方谈判。经过双方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不断较量,法国政府已无力继续进行殖民战争。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戴高乐深知,不摆脱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法国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同美苏抗衡。于是,1962年3月,法阿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协议规定在阿尔及利亚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的国家;法军分批撤走。7月,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至此,法国132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师: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 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师:二战结束后,非洲地区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国获得独立;70~80年代,有9国获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2、非洲民族独立的四个阶段
师: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等。
资料:埃及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依据1936年签订的英埃同盟条约(它以条约形式,将英国1922年提出保留的四项特权确定了下来),派遣大批军队进驻埃及;战争结束后,英军拒不撤出埃及,腐败的法鲁克王朝又利用英国的支持实行专制统治。于是,埃及人民为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英军被迫撤出开罗和亚历山大,退入运河区。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了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952年,埃及政局动荡,在不到半年里,内阁就更换了五次。这一年爆发了“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七月革命”。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成立于1945 年,由纳赛尔等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军官建立,其成员大多为爱国的中下级青年军官。它的宗旨是反对英国的占领和法鲁克封建王朝的统治,由埃及人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1952年7月23日清晨,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控制了开罗各重要据点,包围了王宫。三天后,法鲁克国王被废黜,逃往国外。 1953年6月,埃及新政府正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三年后,埃及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埃及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实行总统制。纳赛尔当选为总统。
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
资料: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又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为重占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着名的国际通航运河,扼亚、欧、非三洲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运河自1869 年开通后,被英法垄断资本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利益。英法和以色列联合作战。10月29日,以军分三路突然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31日,英法从海、空袭击埃及,随即入侵埃及领土。埃及军民奋起抗击,世界各地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英法侵略、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浪潮。在埃及人民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英法被迫于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从埃及撤军。次年3月以军也从埃及撤出。
资料: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人民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起义爆发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它是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政治机构和领导起义的机关。随后建立了民族解放军。起义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扑灭起义的火焰,法国不断增加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1954年为5万人,1955年增加到20万,1956年扩大到40 万,1958年更猛增到80万人。法国殖民军对解放区发动的“围剿”一败再败。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越战越勇,到1958年发展到13万人,武装斗争已经扩大到全国3/4的地区;同年,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戴高乐在法国执政后,表示愿意同阿方谈判。经过双方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不断较量,法国政府已无力继续进行殖民战争。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戴高乐深知,不摆脱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法国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同美苏抗衡。于是,1962年3月,法阿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协议规定在阿尔及利亚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的国家;法军分批撤走。7月,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至此,法国132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