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测试»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测试

[07-17 21:24:00]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326
摘要:www.89xue.com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
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测试,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www.89xue.com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女性最时尚、单调的列宁装 现代服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14分)   (2)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材料二中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7分)   参考答案:   1. C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穿起西服,新式服装和传统服装并存。   2.B  “旗装改汉装”是指“易服”; “腿跟形式先融化”是指“废止缠足”   3.D  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   4.D  中山装设计出来后很快成为流行的服饰,但并没有取代中国传统的服饰,其主要是受到新派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   5. B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材料中的社交礼仪、称谓的变化,体现了平等观念。   6.A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但中国的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小,所以①②③④得说法都正确。   7.B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③不正确;民国时期的断发带有强制色彩,遭到许多人的抵制,所以“移风易俗之风遍行全国”的说法是错误的。   8.C  京剧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所以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来的,排除③。   9. C  小说的背景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农村,②项不正确,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并没有彻底瓦解,其它选项都能反映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状况。   10. C  项内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出现的事物。   11. A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变化。   12.D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农业产品的增加,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粮棉物资不再统一管理,人们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买到日用品。   13.C  “文革”时期,蓝、黑、灰、绿色调冲斥中国街头。   14.B  文绣解除与溥仪的婚约是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与清王朝彻底没落无关,排除A;1931年无所谓皇权之说,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一夫一妻的制,排除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