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导与练
[07-17 21:25:31]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164次
摘要:www.89xue.com 二、关于哥伦布的评价 哥伦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对于史料的解释也千差万别。数百年来,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褒贬毁誉者皆有之。因为他在发现美洲、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行血腥的屠杀和掠夺。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价哥伦布,结论是明显不同的。不过,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存。
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www.89xue.com 二、关于哥伦布的评价 哥伦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对于史料的解释也千差万别。数百年来,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褒贬毁誉者皆有之。因为他在发现美洲、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行血腥的屠杀和掠夺。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价哥伦布,结论是明显不同的。不过,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这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其他先期到达美洲者的最大区别之一。当然,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掠卖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把哥伦布死后西班牙对拉美殖民侵略的暴行,同哥伦布本人的活动区别开来。 三、“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内涵理解 1.商业革命,首先是指欧洲市场的变革,这一方面是说市场扩大,欧、亚、非、美四大陆间市场联系的形成和加强;另一方面也是说商路和贸易中心的改变,即由地中海东部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地区的商业垄断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取代,随后西、葡又被英国、尼德兰取代。其次是指商品种类增多和人类眼界开阔,乃至商品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玉米等农作物的引种,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价格革命主要是指因美洲白银和黄金大量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市场金银价值下降、物价迅速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货币的价值成正比。因此,随着货币贬值,欧洲传统的封建贵族的财富大量减少,甚至破产,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日益增长,传统的经济关系被打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法导航】 1.本节教材的条理明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握教材的总体性结构和因果问题的逻辑关系。本节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进行。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深层动因,拜金主义是其一种表现,商路问题也与此有关。其次,新航路开辟的后果可以从欧洲和欧洲以外地区两方面去认识。在欧洲,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在欧洲以外地区则是殖民早期的殖民活动。这两方面问题又各自产生自己的后果,但总之都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最后,上述的历史现象都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本节教材史实丰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提高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丰富对历史的直观认识。 3.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地图,建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空间认识。本节学习应当注意运用地图识记航线,并通过不同时期的航海图,比较和认识开辟新航路的意义。本节内容还涉及中外航海(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两幅路线图)的比较,可以从两者的背景(原因)、经过(过程、方式、领导、规模、时间)、结果、影响及性质等方面。 【小资料】 云雾缭绕的“好望角”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在南非的西南端,北距开普敦48公里,西濒大西洋,北连开普半岛,这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长约4.8公里。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汇之处,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
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去寻找一条通往“黄金之国”──印度的新航道。当船队驶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会合处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巨浪把船队推到一个无名岬角上,才免遭灭顶之灾。迪亚士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1497年11月,葡萄牙另一探险家达·迦马率领远航队成功地绕过此角驶入印度洋,次年5月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然后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乃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角,带来了美好的希望。自此,好望角航道成为沟通欧亚的唯一海上通道,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www.89xue.com 二、关于哥伦布的评价 哥伦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对于史料的解释也千差万别。数百年来,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褒贬毁誉者皆有之。因为他在发现美洲、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行血腥的屠杀和掠夺。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价哥伦布,结论是明显不同的。不过,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这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其他先期到达美洲者的最大区别之一。当然,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掠卖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把哥伦布死后西班牙对拉美殖民侵略的暴行,同哥伦布本人的活动区别开来。 三、“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内涵理解 1.商业革命,首先是指欧洲市场的变革,这一方面是说市场扩大,欧、亚、非、美四大陆间市场联系的形成和加强;另一方面也是说商路和贸易中心的改变,即由地中海东部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地区的商业垄断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取代,随后西、葡又被英国、尼德兰取代。其次是指商品种类增多和人类眼界开阔,乃至商品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玉米等农作物的引种,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价格革命主要是指因美洲白银和黄金大量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市场金银价值下降、物价迅速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与货币的价值成正比。因此,随着货币贬值,欧洲传统的封建贵族的财富大量减少,甚至破产,从事工商业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日益增长,传统的经济关系被打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法导航】 1.本节教材的条理明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握教材的总体性结构和因果问题的逻辑关系。本节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进行。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深层动因,拜金主义是其一种表现,商路问题也与此有关。其次,新航路开辟的后果可以从欧洲和欧洲以外地区两方面去认识。在欧洲,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在欧洲以外地区则是殖民早期的殖民活动。这两方面问题又各自产生自己的后果,但总之都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最后,上述的历史现象都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本节教材史实丰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提高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丰富对历史的直观认识。 3.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地图,建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空间认识。本节学习应当注意运用地图识记航线,并通过不同时期的航海图,比较和认识开辟新航路的意义。本节内容还涉及中外航海(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两幅路线图)的比较,可以从两者的背景(原因)、经过(过程、方式、领导、规模、时间)、结果、影响及性质等方面。 【小资料】 云雾缭绕的“好望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