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07-17 21:26:21]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999次
摘要:8.右边的漫画(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A.科举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yin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分封,行。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8.右边的漫画(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A.科举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yin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分封,行县制 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89xue.com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11.下图(图三)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2.明代吴沈等人编的《皇明千家姓》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百家姓》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百家姓》编者所处的朝代应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后金
13.目前能搜集到的朱元璋画像有16幅之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如图四),一种是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种脸颊狭长,长满黑子,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由此可以看出
A.古代皇帝的长相历来是受民众关注的 B.明朝时期绘画技艺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C.画像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资料 D.人们对朱元璋专制统治看法褒贬不一
14.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描述了这样一种官职:“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才出现,品级不高,但是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该官职是
A.节度使 B.内阁大臣 C.大学士 D.军机大臣
15.《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16.元朝时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已经演化为畸形的八股取士,具体负责这一事宜的是
A.内阁 B.礼部 C.吏部 D.工部
18.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19.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20.下图(图五)分别是两朝的局部行政图,它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对这两种制度的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8.右边的漫画(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A.科举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yin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分封,行县制 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89xue.com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11.下图(图三)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