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07-17 21:27:3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9996次
摘要:www.89xue.com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互动探究】 探究1: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探究2: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比较 。
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www.89xue.com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互动探究】 探究1: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探究2: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比较 项目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目的 内容 结果 败因 认识 探究3: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探究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效果测试】 1.“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2.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
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C.实行多党制 D.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
3.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www.89xue.com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互动探究】 探究1: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探究2: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比较 项目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目的 内容 结果 败因 认识 探究3: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探究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效果测试】 1.“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2.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