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小报”教学设计
3、公式编辑器处理数学式子(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1)出示知识点:插入文本框。
(2)提出问题:如何在几个文本框中顺序的输入同一篇文稿?(学生会回答可以单个分别录入,注意文本之间的衔接,但当要修改时,某一文本框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都要相应的手工修改。另可提出如何让它自动修改?)
(3)如何制作上下标、根式、分式等数学式子。
学生活动:
(1)用已学知识插入文本框。
(2)按课本所列步骤解决问题(自主建立两个文本框的链接,用相同数字来验证前后链接)。
(3)按课本所列步骤学习启动公式编辑器,并寻找已用过的数学公式。并按步骤自主学习输入公式。
发散思维:
(1)如何建立三个或多个文本框链接并验证?
(2)如何利用“信息卡——使用域”输入数学公式?
[教学意图:合理利用知识结构、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教材大量使用“正文”、“拓展”、“信息卡”、“讨论”、“探索”、“实践”的不同模块进行分层教学。一个班级的知识水平不同使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任务。“正文”、“拓展”、“信息卡”、“讨论”、“探索”、“实践”的难度不同,我们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我们的一节课不仅能够照顾好那些接受知识较慢的同学,也能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的需要,我们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得到提升]
不错哦
4、 自编小报、发布小报(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1)打印预览介绍及演示。
(2)拓展介绍:设置纸张和页的大小。
(3)制度小报主题——(如腾飞的神五、或自行创意)
(4)规定小报所要完成的内容:报头(艺术字、图形、自选图形)、课题、数学公式及规定纸张和页的大小和成品的网上发送。(可用ftp传送到服务器、上传到学校论坛上或发送到老师邮箱中)
学生活动:
(1)按课本所列步骤学习打印预览。
(2)按要求设置纸张和页的大小。
(3)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工完成小报的制作并发布。(知识应用)
评价交流:
(1)鲜明的主题,所有资料的组织与制作都要围绕主题。
(2)制作简明快捷
(3)颜色搭配、布局合理
(4)选择地点评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和欣赏作品。
小结:总结本节内容,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作业:学习实践指导书相关内容:[提出了实践的目的、知识的准备、操作的步骤以及一些思考或任务,我们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实践报告册的填写,起到手脚并用、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使学生的操作更加熟练,进步更快。]
[教学意图:使学生的作品创作思想进一步升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也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我们在信息技术教材中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新道路。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另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合理利用知识结构,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心情愉快,乐于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