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
一、从工作对象来看:
一是干部队伍发展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1988年黄山建市时,全市干部总数为35375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稳步增长之后, 2000年达到42804人的高峰,其后逐年呈下降趋势。截止2004年底,全市干部总数为34778人,比上年减少1179人,出现了负增长。其中,1988年全市机关干部10359人,到2004年底减少为9476人。干部总数的下降,说明近年来,随着企业单位改制和机构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流出速度明显大于补充速度,干部队伍发展的重点已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正步入精简高效、合理配置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步改善。
《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1988年,全市干部中,35岁以下有15330人,占总人数的43%,36岁至45岁有8538人,占24%,46至54岁有9512人,占27%,55岁以上有2175人,占6%;到了2004年底,全市干部中,35岁以下有13417人,占总人数的38。5%,36岁至46岁有11655人,占33。5%,46至54岁有7792人,占22。5%,55岁以上有1914人,占5。5%。统计起来,45岁以下干部占全部干部人数的比例已由67%上升到72%,而55岁以上干部人数的比例则有所下降,这说明干部总体上逐步实现了年轻化。在县处级干部中,1988年全市45岁以下有 人,占总数的 %;到2004年底,全市45岁以下干部则有 人,占总数的 %,这说明我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突出成效。
三是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1988年,全市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241人,占总数的23。3%,高中以下学历的12764人,占36。1%;到2004年底,大专以上学历达21522人,占61。9%,增幅十分明显,而高中以下学历的则降为1696人,仅占4。9%。在县处级干部中,1988年大专以上学历有 人,占总数的 %;到2004年达 人,占 %。因此总的来看,近年来,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提高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二、从工作要求来说
干部工作很特殊,具有双重属性,对其本身工作要求的变化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较之于经济基础,干部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隶属于政治体制;较之于生产力,干部工作所反映的也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它构成生产关系的某些要素,同经济体制也密不可分。正如贺国强同志近期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既有一个相适应的问题,也有一个提供保证的问题。一方面,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看政治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总的讲,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6个方面: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监督机制、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应于民主建设,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应于法制建设,有加强立法工作、司法改革、依法行政;对应于党政关系,有党政职能划分和管理权限划分;对应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有财权划分、事权划分、人权划分;对应于监督机制,有党内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对应于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可以看出,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与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都是对干部工作提出的要求。其次看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的9个方面内容,都与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比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对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要求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人才流动渠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干部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劳动就业、金融保险、财政税收三项制度改革,对干部队伍结构调整及专业培训提出了要求;健全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内在地包含了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对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