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正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
摘要:6、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二、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县在新农村建设中。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6、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全县16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具体措施和建议: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县三农工作的现状,实现农业增收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完善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坚持“退粮还经”战略,引导农民继续强化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瓜菜产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加工转化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思路,以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按照“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改革改造巩固一批,创造条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支农支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把“老桑”“军彩”“绿珍珠”等农产品培育成区内外知名品牌,以品牌化战略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植业水平。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科技人才下农村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依靠科技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积极开展以设施农业栽培、葡萄鲜食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快速提高全县农民设施农业的种植水平。从县情来看,投入多管理好的葡萄一亩地可以收入6000-8000元,而投入少管理差的只好到1000-2000元差距太大。四是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争取每户在房前屋后空地上建一个大棚,种植蔬菜果木等,解决自身吃菜问题。同事在养殖业上做文章,每户养羊、养牛、养鸡,发展家庭养殖种,扩大增收。五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变工人”工程,努力为农民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让农民最终实现向城市居民的根本转变。各乡(镇)要依靠政策引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经常性、由自发性向有组织、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打工向自主创业的战略性转移,到“十一五”末,力争完成2000名农民变成工人的任务。县如果有50农民进城,平均一月工资500元,一年可以收入6000元。城郊三乡镇也要加大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