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研究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三、存在问题1、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与省里相应机构存在错位,与市委、市政府等设置的信息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加上反复调整,而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目前我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劳动局、公安局、物价局、开放办、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等11个市直部门设有专门的信息科室或事业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借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计人数不足30人。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
对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研究,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与省里相应机构存在错位,与市委、市政府等设置的信息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加上反复调整,而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
目前我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劳动局、公安局、物价局、开放办、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等11个市直部门设有专门的信息科室或事业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借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计人数不足30人。
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发展、重复投资。从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看,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及业务特点规划、设计、建设的,没有统一规划标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无序发展,网络彼此不能互联,线路不能共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全市规范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仅以各部门与省和县(市)区联网为例,现有10家市直部门单独实现了与省联网,10条线路的通讯费用每年共计约60万元,如果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集中租用两条上联线路,将节约60以上的通讯费用,集中租用到各县(市)区的下联线路,将节约70以上的下联通讯费用。
3、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应用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建好的各部门局域网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单位开发使用了网上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有一半以上只是用于简单的上网浏览,实现了初级的信息传递、公文处理等功能,有个别单位甚至连这些基本功能也实现不了。我市政府网站和各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大多数也只有静态功能,缺乏和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更谈不上网上开展服务的问题,公众和企业需要的、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是缺乏,应用网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为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效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4、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思路不清。有一些部门对不能结合本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如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项目、视频会议项目,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建视频会议系统,也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开发一套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这些项目完全可以统一规划开发,在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共享实现。另外,对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多少、如何运行等情况思路不清,提出的资金需求有的不切实际。
四、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本市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搞好分工协作。
2、实行信息工程项目审核、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议设立全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信息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按照规划和建设进程列入预算,将这部分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我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市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同时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政府资金的有效运用。
3、加快我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施。按照省2003---20xx电子政务规划要求,确定"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构建联接全市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推广网上应用系统,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在统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内部信息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库,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上网,逐步建成为企业和公众服务"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窗口。
4、借用外界人才力量,对重大电子政务项目,采取工程外包、联合开发等多种灵活方式,以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矛盾,同时也使政府信息机构瘦身,缓解编制紧缺的矛盾。
5、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电子政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广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各部门的广泛应用。
《对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研究》出自:www.89xue.com网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与省里相应机构存在错位,与市委、市政府等设置的信息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加上反复调整,而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
目前我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劳动局、公安局、物价局、开放办、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等11个市直部门设有专门的信息科室或事业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借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计人数不足30人。
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发展、重复投资。从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看,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及业务特点规划、设计、建设的,没有统一规划标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无序发展,网络彼此不能互联,线路不能共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全市规范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仅以各部门与省和县(市)区联网为例,现有10家市直部门单独实现了与省联网,10条线路的通讯费用每年共计约60万元,如果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集中租用两条上联线路,将节约60以上的通讯费用,集中租用到各县(市)区的下联线路,将节约70以上的下联通讯费用。
3、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应用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建好的各部门局域网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单位开发使用了网上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有一半以上只是用于简单的上网浏览,实现了初级的信息传递、公文处理等功能,有个别单位甚至连这些基本功能也实现不了。我市政府网站和各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大多数也只有静态功能,缺乏和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更谈不上网上开展服务的问题,公众和企业需要的、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是缺乏,应用网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为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效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4、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思路不清。有一些部门对不能结合本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如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项目、视频会议项目,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建视频会议系统,也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开发一套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这些项目完全可以统一规划开发,在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共享实现。另外,对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多少、如何运行等情况思路不清,提出的资金需求有的不切实际。
四、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本市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搞好分工协作。
2、实行信息工程项目审核、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议设立全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信息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按照规划和建设进程列入预算,将这部分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我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市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同时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政府资金的有效运用。
3、加快我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施。按照省2003---20xx电子政务规划要求,确定"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构建联接全市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推广网上应用系统,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在统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内部信息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库,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上网,逐步建成为企业和公众服务"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窗口。
4、借用外界人才力量,对重大电子政务项目,采取工程外包、联合开发等多种灵活方式,以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矛盾,同时也使政府信息机构瘦身,缓解编制紧缺的矛盾。
5、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电子政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广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各部门的广泛应用。
《对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研究》出自:www.89xue.com网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