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三、抓住三个支撑点——政策、资金和人才首先是政策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部分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外,多数地方资源较为丰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家在一些地方投巨资建设了一些重点工程和大中型企业,对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和利益关系处理不够协调合理,中央企业的税收全部上缴,中央企业所在地受益不上,使得当地财力得不到应有的份额,中央企业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带动作用发挥不了。例如朔州市作为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三个支撑点——政策、资金和人才 首先是政策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部分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外,多数地方资源较为丰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家在一些地方投巨资建设了一些重点工程和大中型企业,对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和利益关系处理不够协调合理,中央企业的税收全部上缴,中央企业所在地受益不上,使得当地财力得不到应有的份额,中央企业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带动作用发挥不了。例如朔州市作为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有年产1500万吨洗精煤的平朔露天煤矿和装机235万千瓦的神头一、二电厂,服务由地方搞,但在税收上地方享受不上。因此,建议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以转移支付方式反哺县(市),同时,要加大政策性贷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布局上,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在国家重点建设的同时,与之相配套建设一些关联产业项目和资源加工延伸转换项目,比如在“十五”期间神头二电厂二期扩建的工程中,应对朔州三元碳素等高载能项目予以支持。同时对地方拟建的硅铝合金、争取日元贷款建设的1100万吨洗煤厂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安排。对生态环境建设、交通通讯等项目也应予以适当的补助投资,以形成中央企业和地方经济“双赢”的格局,这不仅是对中央企业的支持,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要选择有区域特色的县(市),进行试点、示范,赋予其特殊的开发、开放政策,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新路。 其次是资金保证。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95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第三是人才开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中央加快东部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横向转移的步伐,实行东西互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制定区域经济联合政策,积极鼓励东部人才、技术向西“位移”,鼓励科研人员到欠发达地区领办企业和兴办科研经济实体,结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提升;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