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二、抓住招商引资切入点,增加工业发展投入。随着206国道、赣龙铁路近年内改建或修建通车,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攻工业的切入点,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力量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今年起安排6名县级领导各带一个招商小分队,常年住在闽粤、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第二,资金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各个小分队每年完成实际进资2000万元;第三,人员向招。
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二、抓住招商引资切入点,增加工业发展投入。随着206国道、赣龙铁路近年内改建或修建通车,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攻工业的切入点,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力量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今年起安排6名县级领导各带一个招商小分队,常年住在闽粤、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第二,资金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各个小分队每年完成实际进资2000万元;第三,人员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乡镇、县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招商引资专业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招商引资;第四,宣传舆论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有线电视台每天在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小分队招商引资工作进度,县委、县政府两大院设置招商引资公开栏,将带队领导、小分队成员、签约项目、实际进资进行公开。另一方面,结合招商引资,在原有1000亩食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从规划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快进度、企业快进园“两高两快”入手,依托县城建好7000亩燕子窝工业园区,三年内确保20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园,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三、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会昌工业企业的实际来看,优化资本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抓好企业改革,使各类要素顺畅地流动起来。一是进一步改制、放活,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该退的要坚决退出,而且要退够。对目前还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制糖厂、九二盐矿等企业,要通过置换职工身份等方式进行改革,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今后发展得更好。二是拓宽企业改革领域。在工矿企业基本实行改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供销、外贸、物资、交通运输、林业等单位企业的改革。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破则破,以革促进发展。三是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已经改制的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资本经营有法人、工业增值有责任人、企业监督有制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新机制,加快工业资本产权、区位、形态、功能置换的速度,让死资本变活资本,活资本更加活跃起来。
四、调优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名牌战略。目前,会昌米粉集团和鹰鹏公司建立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五丰公司“汉仙”米粉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云戈利”服装、“倡寿”牌酱干被评为赣州市知名商标。今后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突出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支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强强联合,实行资产流动与重组,精心打造米粉、酱干、保鲜辣椒、服装、医药、转鼓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这些产品为“龙头”,发挥名牌的集聚作用,形成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力强的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同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创建既融合革命老区精神和客家文化意蕴,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丰富产品内质,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金量。
五、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会昌工业要迅速崛起,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生产力布局。首先,突出生产力布局中的工业特色。建立和完善企业反哺农业机制,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带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其次,以农业促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会昌县的一大优势,农业大县要向工业强县迈进,一定要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会昌县要在稳定18万亩优质稻、3万亩甘蔗、1万亩辣椒、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米粉、食糖、保鲜辣椒、酱干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目前会昌城乡居民拥有6.2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相当活力的投入机制,用最活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促进民间资本投入,让民间资本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传统食品成为民间持久的投资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第三,以工业促三产。尤其是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城乡之间的人流、物
二、抓住招商引资切入点,增加工业发展投入。随着206国道、赣龙铁路近年内改建或修建通车,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攻工业的切入点,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力量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今年起安排6名县级领导各带一个招商小分队,常年住在闽粤、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第二,资金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各个小分队每年完成实际进资2000万元;第三,人员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乡镇、县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招商引资专业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招商引资;第四,宣传舆论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有线电视台每天在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小分队招商引资工作进度,县委、县政府两大院设置招商引资公开栏,将带队领导、小分队成员、签约项目、实际进资进行公开。另一方面,结合招商引资,在原有1000亩食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从规划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快进度、企业快进园“两高两快”入手,依托县城建好7000亩燕子窝工业园区,三年内确保20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园,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三、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会昌工业企业的实际来看,优化资本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抓好企业改革,使各类要素顺畅地流动起来。一是进一步改制、放活,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该退的要坚决退出,而且要退够。对目前还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制糖厂、九二盐矿等企业,要通过置换职工身份等方式进行改革,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今后发展得更好。二是拓宽企业改革领域。在工矿企业基本实行改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供销、外贸、物资、交通运输、林业等单位企业的改革。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破则破,以革促进发展。三是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已经改制的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资本经营有法人、工业增值有责任人、企业监督有制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新机制,加快工业资本产权、区位、形态、功能置换的速度,让死资本变活资本,活资本更加活跃起来。
四、调优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名牌战略。目前,会昌米粉集团和鹰鹏公司建立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五丰公司“汉仙”米粉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云戈利”服装、“倡寿”牌酱干被评为赣州市知名商标。今后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突出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支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强强联合,实行资产流动与重组,精心打造米粉、酱干、保鲜辣椒、服装、医药、转鼓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这些产品为“龙头”,发挥名牌的集聚作用,形成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力强的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同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创建既融合革命老区精神和客家文化意蕴,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丰富产品内质,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金量。
五、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会昌工业要迅速崛起,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生产力布局。首先,突出生产力布局中的工业特色。建立和完善企业反哺农业机制,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带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其次,以农业促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会昌县的一大优势,农业大县要向工业强县迈进,一定要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会昌县要在稳定18万亩优质稻、3万亩甘蔗、1万亩辣椒、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米粉、食糖、保鲜辣椒、酱干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目前会昌城乡居民拥有6.2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相当活力的投入机制,用最活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促进民间资本投入,让民间资本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传统食品成为民间持久的投资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第三,以工业促三产。尤其是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城乡之间的人流、物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