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10-16 19:28:08]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我市作为一个地级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地域、县域经济方面存在如此大、如此多的差距,令人反思,催人奋进。中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样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个别部门和县区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雷声大,雨点小,合力不强,支持力度小,措施办法不多,言行不一,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造成区域间发展速度、质量上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了政。
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我市作为一个地级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地域、县域经济方面存在如此大、如此多的差距,令人反思,催人奋进。中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样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个别部门和县区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雷声大,雨点小,合力不强,支持力度小,措施办法不多,言行不一,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造成区域间发展速度、质量上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了政策、投资、服务、法制等方面的环境,发展环境虽有改观,但个别部门,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自为政,条条管理,服务不到位,职能错位、越位、缺位,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没有真正用足、用活、用彻底,政策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党发(1998)44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关于建立非公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一直没有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落后于区内其他市县。如中宁县设立了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2年度起,县财政安排起步资金100万元,以后每年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切块10%--20%的比例,大力非公企业。一些有收费权的部门擅自制定年度收费任务,收费无标准,或收费时就高不就低,造成“三乱”现象在个别地区有所反弹;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吃、拿、卡、要、耍及“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仍然存在,两头热、中间凉的“中梗阻”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发展资金匮乏。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挤占流动资金,造成原产业和扩建项目流动资金双重紧张;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在基本生产设施的投入上,而是首先用于办公设施等非生产经营的投入上,造成一些“半拉子”工程,使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但不能按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而且有可能会失去很好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融资意识不强,造成融资不畅,贷款难,金融部门的扶持力度在弱化,大多数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慎贷” 、“惜贷”政策,贷款金额越来越少。非公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是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企业项目咨询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投资办事大厅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少而分散,服务意识差,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特别是体制、政策、资金等还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不灵活,创业扶持缺乏力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加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由此造成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与毗邻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在社会化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只有2家贷款担保中心,担保基金仅900万元,2002年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1896万元,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大多数担保贷款企业,还旧贷新,循环占用担保基金,使大部分新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后,取得担保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少。
五是治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亟待解决。大武口区的部分污染企业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搬迁办法,即如何搬、往哪搬、怎样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这些企业心有余悸,有些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了等待观望情绪。
三、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我市作为一个地级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地域、县域经济方面存在如此大、如此多的差距,令人反思,催人奋进。中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样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个别部门和县区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雷声大,雨点小,合力不强,支持力度小,措施办法不多,言行不一,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造成区域间发展速度、质量上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了政策、投资、服务、法制等方面的环境,发展环境虽有改观,但个别部门,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自为政,条条管理,服务不到位,职能错位、越位、缺位,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没有真正用足、用活、用彻底,政策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党发(1998)44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关于建立非公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一直没有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落后于区内其他市县。如中宁县设立了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2年度起,县财政安排起步资金100万元,以后每年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切块10%--20%的比例,大力非公企业。一些有收费权的部门擅自制定年度收费任务,收费无标准,或收费时就高不就低,造成“三乱”现象在个别地区有所反弹;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吃、拿、卡、要、耍及“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仍然存在,两头热、中间凉的“中梗阻”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发展资金匮乏。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挤占流动资金,造成原产业和扩建项目流动资金双重紧张;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在基本生产设施的投入上,而是首先用于办公设施等非生产经营的投入上,造成一些“半拉子”工程,使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但不能按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而且有可能会失去很好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融资意识不强,造成融资不畅,贷款难,金融部门的扶持力度在弱化,大多数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慎贷” 、“惜贷”政策,贷款金额越来越少。非公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是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企业项目咨询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投资办事大厅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少而分散,服务意识差,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特别是体制、政策、资金等还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不灵活,创业扶持缺乏力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加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由此造成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与毗邻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在社会化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只有2家贷款担保中心,担保基金仅900万元,2002年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1896万元,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大多数担保贷款企业,还旧贷新,循环占用担保基金,使大部分新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后,取得担保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少。
五是治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亟待解决。大武口区的部分污染企业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搬迁办法,即如何搬、往哪搬、怎样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这些企业心有余悸,有些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了等待观望情绪。
三、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客运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