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业挑起农村经济发展和增收的大梁
(四)畜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大。经过努力,我市猪鸡的优种率得到了大幅提高,达到90%和93%。但牛羊的优种率还不太高,只有75%和70%,群众对牛羊品种改良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高,这也是我市牛羊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我市的养殖设施大多比较落后,机械化操作几乎没有。防疫程序标准、用药标准、饲料生产标准、畜产品质量标准还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措施
当前,我市畜牧业同全省一样,已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确保畜牧总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畜牧业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如何提高整体水平和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抓住关键问题,实现畜牧业新的跨越,让畜牧业挑起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大梁。
(一)强力实施“抓区带户”,促进畜牧总量增长,壮大畜牧产业。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模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市场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范化饲养小区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
《以畜牧业挑起农村经济发展和增收的大梁》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市场地位。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饲养小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畜牧业“抓区带户”,就是充分发挥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在全市选择若干个饲养小区,通过“结对帮扶、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措施,带动小区内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养殖效益,示范带动全市农民牧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各乡镇要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各类养殖小区,引导农民由庭院养殖向小区规模养殖转变。小区要逐步实现“四通”、“四有”、“五统一”、“六规范”。“四通”即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四有”即有利于科学饲养、有利于动物防疫、有利于环保治理、有利于农民增收;“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筑模式、统一饲养防疫、统一服务管理;“六规范”即养殖环境生态化、畜禽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争取在20xx年前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0个以上,小区养殖量占全市畜禽饲养总量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二)尽快落实“三定”工作,加强乡站建设。自1996年以来,国务院、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平顶山市委相继发文要求对乡站实行定编制、定人员、定经费的“三定”工作。根据文件要求,每个乡站应核定5—7人的编制,技术人员要占到80%以上,经费要和其它乡级农口站一样由县级财政全额下拨,并给以必要的办公经费。乡站实行条块管理,以条为主。人员和经费由畜牧局统一管理,这样一是可以根据需要调配人员。二是能理顺检疫人员管理体制,解决了乡站没有检疫权的问题,达到国务院及农业部的要求。发展畜牧业,效益靠规模,成败在防疫。市政府及各乡镇政府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机构,巩固队伍,追加经费,健全和完善乡镇动物防疫体系。
(三)培育壮大产业龙头,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在面向市场建基地,扎根基地育龙头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可大胆选用投资制、合同制、会员制和代理制等模式,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改造力度,引导大型企业联合、重组中小型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经营,改变我市畜牧产业龙头不强的现状。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大型养殖项目,尤其是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另一方面要抓住国家增加对畜牧业基础设施投资的良好机遇,抓好项目基金的争取运用。要培育建立高等级畜禽专业市场,彻底解决畜禽交易有市无场的问题,带动我市及周边县市的畜禽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