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市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正文

关于加快市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10-16 19:27: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
摘要: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 1、立足于依附武汉城市圈,科学制定小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财政支持小城镇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前提,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财政支持的重点和目标。2001年,湖北省启动了武汉“1+8”城市圈建设工程,该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土地,承载全省50.4%的人口,提供全省55.6%的GDP,51.5%的财政收入,60.56%的工业总产值,57.2%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湖北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也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全国七大经济核心区。××市距武汉市区只有3小时的路程,随着随岳高速、武荆高速公路的开通,××市到武汉市的时间将近一步缩短,这。
关于加快市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
     1、立足于依附武汉城市圈,科学制定小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财政支持小城镇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前提,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财政支持的重点和目标。2001年,湖北省启动了武汉“1+8”城市圈建设工程,该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土地,承载全省50.4%的人口,提供全省55.6%的GDP,51.5%的财政收入,60.56%的工业总产值,57.2%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湖北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也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全国七大经济核心区。××市距武汉市区只有3小时的路程,随着随岳高速、武荆高速公路的开通,××市到武汉市的时间将近一步缩短,这对××的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市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城市边缘形成有经济活力的小城镇群体,城镇化建设应着眼于吸附武汉等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促进本地区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开发,促进财政经济的整体优化。按照××市目前的资源分布、产业优势,在规划小城镇发展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依附城市圈构筑相关产业链,实现资源互补。大力扶持胡集、双河、磷矿等镇的磷化工产业,着手组建磷化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整合磷化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集团,扶持东桥、郢中等镇的汽车零配件产业,扶持旧口、洋梓、长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创建食品工业生产基地和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链接以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园为主要辐射圈的产业集群带。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为龙头,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寿之乡四大品牌,突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两大特色,大力扶持发展客店、大口林场、郢中城区的旅游资源,加强郢中城区的旅游服务业,提升旅游区形象,以东星集团为载体,推动周末假日经济的发展,力争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
     2、立足于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城镇发展不仅扩大城市规模,重要的是引导和促进大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城镇带动农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潜力来看,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长远发展,抓住有优势的主导农产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重点培养和扶持张集

《关于加快市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的食用菌、长寿的绿色大米,郢中的果蔬加工、胡集、磷矿的花卉产业,旧口、柴湖的粮油以及肉类、蛋品加工,石牌的豆制品等支柱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同时注重品牌意识,为地区名优农副产品统一注册商标,形成地区名牌,以此为前提优化农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以全市已建的金林、华联、新美香、康辉、连心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生产,农资技术服务等方式,强化联接形成完整的原料—加工—销售及服务链条,发挥整体行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3、立足乡镇企业,壮大地方骨干财源。乡镇企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同时,农业税取消后,乡镇企业的财政贡献将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实力。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的方针,继续优化乡镇企业结构,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磷化工、纺织、食品产业。一方面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对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由集体经营向公有民营、民有民营转变,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注入乡镇企业。不断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吸引民营资本和外来企业投资办厂,使民营经济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重点扶持乡镇优势骨干企业,立足于胡集、双河、旧口等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磷化工、建材、纺织等工业企业,立足东桥、郢中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机电、汽车零配件、小五金工业,形成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使之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和龙头,为产业兴镇、工业兴市奠定基础。同时,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