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县政协视察组关于我县当前农村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正文

县政协视察组关于我县当前农村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10-16 19:27: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
摘要: 二、视察中看到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工作力度有待于加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而当前,大部分乡(镇)领导在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中都是有关住房、庭院、道路等硬件方面的,很少有谈及培养新农村支柱产业或 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生产发展、如何培育经济增长点或拓宽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的思路和做法,没有把建设新农村工作重点放在理清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上。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2、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再加上自身素质有。
县政协视察组关于我县当前农村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二、视察中看到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工作力度有待于加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而当前,大部分乡(镇)领导在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中都是有关住房、庭院、道路等硬件方面的,很少有谈及培养新农村支柱产业或 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生产发展、如何培育经济增长点或拓宽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的思路和做法,没有把建设新农村工作重点放在理清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上。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2、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再加上自身素质有限,农民大部分还没有正真认识新农村、接受新农村,更没有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抗震房建设工程进度缓慢。各乡镇在抗震房建设工作中,一开始抓拆房工作力度很大,用力集中,而拆房后抓建房的力度有所递减,出现“虎头蛇尾”现象,使抗震房任务第一批完工的少、第二批动工缓慢。另外,砖、水泥等材料涨价、农民就地打工创收意识不强、拉运建房用材车辆路检受罚和查扣车照等,这些也是影响抗震房工程进度的原因。
   4、个别抗震房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中任意改变设计图纸,致使部分房内没有取暖设施,有些门窗、烟道、火墙的位置不合适,有在的甚至影响到了抗震性。
   5、抗震安居工程农民自筹资金到位困难,存在因盖房返贫的隐患。今年上级对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方面的补助资金比去年有所减少,农民自筹的那部分资金数额大,筹集困难,绝大部分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有的已开始贷款盖房,而还款年限为3-5年,这极有可能造成部分农民因贷款盖房而致贫。
   6、抗震房建设重点村与非重点村不能兼顾。今年各乡(镇)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而不是示范点的村修建抗震房的工作却没有很好的兼

《县政协视察组关于我县当前农村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顾,示范推动作用不明显。
   7、林果业发展不平衡。按照大上林果业的思路,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各乡镇林果业总面积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品种杂乱不一,管理方法单一,在果树生长和管理上都有好坏之分,优差之别,有的村与村之间也有差别,致使各乡村的林果业发展很不平衡。另外,在果树品种上各乡村各自为政,在主栽品种上没有形成品种延续性,也没有真正形成一乡一品的规模,甚至一个村都有好几个果树品种,这对于林果业规模化经营非常不利。
   三、几点建议
   1 、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力度。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20字方针所包含的内容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的一个复杂工程。现在还是为新农村打基础的阶段,而新农村的主体-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还处在模糊阶段,还没有接受新农村。为此,要加大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引导农民真正认识新农村,调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实现由“让我建设新农村”向“我要建设新农村”转变,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2、新农村建设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根本。各乡(镇)要重新理清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建房同时要在努力促进形成农村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努力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方面下功夫,动脑筋,要把农民增收、生产发展与建立生态、文明的新农村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的各环节的工作同步进行,共同发展。
   3、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帮扶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投入受惠的主体,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农民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党政引导、村组自治、群众为主、政府补助、社会赞助”的工作帮扶机制,整合社会各方投资,集中力量,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