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及对策
[10-16 19:27: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四是税务监督管理手段滞后。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不实等现象,税务机关要在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或稽查时,才能发现,这种监管显然滞后,但要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实施全过程的监控,税务部门却又力不从心。 三、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使税收失去据实征收的基础,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而且影响税收调节经济职能的发挥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制定。 1、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使本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都归入企业或个人所有,据有关人士估计全国每年因此流失税金达几十亿元。 2、使纳税申报失真,增大税收成本和征管难度。现行税收的征管模式是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主。
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及对策,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四是税务监督管理手段滞后。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不实等现象,税务机关要在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或稽查时,才能发现,这种监管显然滞后,但要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实施全过程的监控,税务部门却又力不从心。
三、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使税收失去据实征收的基础,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而且影响税收调节经济职能的发挥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制定。
1、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使本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都归入企业或个人所有,据有关人士估计全国每年因此流失税金达几十亿元。
2、使纳税申报失真,增大税收成本和征管难度。现行税收的征管模式是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主的方式。纳税申报的真实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也就失去意义,税收征管就得依靠稽查环节来发现、查处,这样必然导致税收征管的难度加大,征收成本上升。
《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及对策》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3、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调控经济职能的发挥。会计信息不仅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还是国家分析经济形势,制订税收政策的依据。国家要想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正确地运用税收这个经济手段,就必须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依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妨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影响税收职能的发挥。
4、导致经济犯罪活动猖獗,危害税收征管秩序及社会安定。假账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会计信息失真是获取非法利益的掩体。财务混乱不仅造成纳税户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而且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局面。
5、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家税收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股市、期货、网络等经济渐露头角,是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然而,会计信息失真也侵入了这些新兴领域,对它们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从税收征管角度谈扼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严格依法治税,从重打击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要以新《征管法》和《刑法》为武器,依法加大对偷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利用《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和《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与利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行为进行坚决地斗争。在具体操作上,为确保执法行为的实际效能,税务机关要在“严、准、深”上下功夫。“严”就是严厉处罚,对那些情节严重的案件要移送司法机关严惩。“准”就是要选准个别比较典型、影响较大的纳税业户进行严肃处理。“深”就是要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将那些利用会计信息做假偷逃税的手段、方法一一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二)提高业务素质,掌握查获假账的基本技巧。
要查处企业会计做假行为,基层税务干部除了要精通会计、税收、法律等知识外,还要掌握一些查账的技术技巧。如在稽查企业时,要找出纳税人是否有账外收入就有三种方法:一是产值估算法。根据已知的定额成本耗用量,估算出产量和产值,结合产品库存情况,对企业入账的产品销售收入加以比较,可判断是否存在账外收入。二是利润测试法。根据同行业中规模相当、收入水平接近、财务核算较为健全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与被查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行测试、比较,判断是否有账外经营。三是费用分析法。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对企业的有关费用列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是否存在账外以收抵支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微服私访”,外围取证,了解被查业户的经营情况,通过突击检查出纳员所保管的账簿及有关凭证,当场抓住有利证据,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促使纳税人如实主动申报。
1、实行纳税信誉评价制度。税务部门要建立一个纳税信誉评价机制,根据纳税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纳税信誉程度,在公共媒体定期对纳税人进行“纳税信誉”评价,并按评价等级对纳税人建立档案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如对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健全、纳税信誉好的纳税人采用“自觉申报、重点稽查”的征收方式;否则,实行“以管为主,管查结合”的征收方式。
四是税务监督管理手段滞后。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不实等现象,税务机关要在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或稽查时,才能发现,这种监管显然滞后,但要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实施全过程的监控,税务部门却又力不从心。
三、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使税收失去据实征收的基础,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而且影响税收调节经济职能的发挥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制定。
1、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使本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都归入企业或个人所有,据有关人士估计全国每年因此流失税金达几十亿元。
2、使纳税申报失真,增大税收成本和征管难度。现行税收的征管模式是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主的方式。纳税申报的真实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也就失去意义,税收征管就得依靠稽查环节来发现、查处,这样必然导致税收征管的难度加大,征收成本上升。
《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及对策》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3、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调控经济职能的发挥。会计信息不仅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还是国家分析经济形势,制订税收政策的依据。国家要想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正确地运用税收这个经济手段,就必须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依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妨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影响税收职能的发挥。
4、导致经济犯罪活动猖獗,危害税收征管秩序及社会安定。假账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会计信息失真是获取非法利益的掩体。财务混乱不仅造成纳税户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而且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局面。
5、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家税收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股市、期货、网络等经济渐露头角,是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然而,会计信息失真也侵入了这些新兴领域,对它们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从税收征管角度谈扼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严格依法治税,从重打击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要以新《征管法》和《刑法》为武器,依法加大对偷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利用《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和《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与利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行为进行坚决地斗争。在具体操作上,为确保执法行为的实际效能,税务机关要在“严、准、深”上下功夫。“严”就是严厉处罚,对那些情节严重的案件要移送司法机关严惩。“准”就是要选准个别比较典型、影响较大的纳税业户进行严肃处理。“深”就是要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将那些利用会计信息做假偷逃税的手段、方法一一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二)提高业务素质,掌握查获假账的基本技巧。
要查处企业会计做假行为,基层税务干部除了要精通会计、税收、法律等知识外,还要掌握一些查账的技术技巧。如在稽查企业时,要找出纳税人是否有账外收入就有三种方法:一是产值估算法。根据已知的定额成本耗用量,估算出产量和产值,结合产品库存情况,对企业入账的产品销售收入加以比较,可判断是否存在账外收入。二是利润测试法。根据同行业中规模相当、收入水平接近、财务核算较为健全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与被查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行测试、比较,判断是否有账外经营。三是费用分析法。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对企业的有关费用列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是否存在账外以收抵支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微服私访”,外围取证,了解被查业户的经营情况,通过突击检查出纳员所保管的账簿及有关凭证,当场抓住有利证据,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促使纳税人如实主动申报。
1、实行纳税信誉评价制度。税务部门要建立一个纳税信誉评价机制,根据纳税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纳税信誉程度,在公共媒体定期对纳税人进行“纳税信誉”评价,并按评价等级对纳税人建立档案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如对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健全、纳税信誉好的纳税人采用“自觉申报、重点稽查”的征收方式;否则,实行“以管为主,管查结合”的征收方式。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