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0-16 19:25:17] 来源:http://www.89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90次
摘要: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标签: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9xue.com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成效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既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需要,又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其成效日益明显。
(一)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农业产业发展和经营是“热在县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农民出工不出力,干部出力不讨好。农村专合组织兴起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促使农民在作物种类定向上,由原来的依照传统习惯或个人喜好一成不变地盲目发展,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发展;在生产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的粗放掠夺式经营,转变为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在生产效果上,由原来单纯、片面注重农产品的总量增长,转变为以质为主、质量并重;在产品销售上,由原来的找政府,转变为跑市场、找企业、傍协会、靠贩子。
(二)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值。农村专合组织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引领农民闯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县红猕王协会和猕猴桃生产合作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004年批量出口鲜果300多吨,国内直销达500吨,销售价由2003年的0.70-1.30元/斤提高到2.5-3.60元/斤,高出3-5倍。仅此一项,种植户增收32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县80%的水果、70%的药材、75%的畜禽、60%的苗木等主要农产品均通过农村专合组织、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销出,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坚持了既抓销售,又按照各级政府“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雪梨、猕猴桃、中药材、畜牧业、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种植雪梨15万亩、猕猴桃3万亩、中药材8万亩;年出栏生猪105万头,其中商品猪85万头;存栏毛兔362万只,外销兔毛1600吨。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农村专合组织,有效整合了生产资源,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同时,专合组织逐步成为沟通企业、农户的桥梁,成为联接生产、加工、流通的纽带,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如东青花生协会带动2万多户农户种植花生3万亩,产量4800吨,为企业提供加工原料4000吨,促进了花生产业化经营步伐。
(五)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创新。我县在专合组织建设中推行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对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县华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支部+协会”模式的成功实践,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和时事政治外,还组织培训管理流程、技术要领,介绍市场行情、政策信息,既增强了协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生产环节的链接力,又探索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成效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出自:www.89xue.com网
www.89xue.com >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既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需要,又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其成效日益明显。
(一)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农业产业发展和经营是“热在县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农民出工不出力,干部出力不讨好。农村专合组织兴起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促使农民在作物种类定向上,由原来的依照传统习惯或个人喜好一成不变地盲目发展,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发展;在生产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的粗放掠夺式经营,转变为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在生产效果上,由原来单纯、片面注重农产品的总量增长,转变为以质为主、质量并重;在产品销售上,由原来的找政府,转变为跑市场、找企业、傍协会、靠贩子。
(二)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值。农村专合组织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引领农民闯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县红猕王协会和猕猴桃生产合作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004年批量出口鲜果300多吨,国内直销达500吨,销售价由2003年的0.70-1.30元/斤提高到2.5-3.60元/斤,高出3-5倍。仅此一项,种植户增收32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县80%的水果、70%的药材、75%的畜禽、60%的苗木等主要农产品均通过农村专合组织、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销出,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坚持了既抓销售,又按照各级政府“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雪梨、猕猴桃、中药材、畜牧业、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种植雪梨15万亩、猕猴桃3万亩、中药材8万亩;年出栏生猪105万头,其中商品猪85万头;存栏毛兔362万只,外销兔毛1600吨。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农村专合组织,有效整合了生产资源,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同时,专合组织逐步成为沟通企业、农户的桥梁,成为联接生产、加工、流通的纽带,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如东青花生协会带动2万多户农户种植花生3万亩,产量4800吨,为企业提供加工原料4000吨,促进了花生产业化经营步伐。
(五)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创新。我县在专合组织建设中推行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对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县华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支部+协会”模式的成功实践,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和时事政治外,还组织培训管理流程、技术要领,介绍市场行情、政策信息,既增强了协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生产环节的链接力,又探索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第2页)》出自:www.89xue.com网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