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佳“师德教师”参评材料
厦门市杏南中学周素华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20xx十佳“师德教师”参评材料
周素华,女,中学一级,区级骨干教师,集美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自一九九七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杏南中学任教已达十二年。带过的几届班级,在她的努力下均成了市级的先进班集体,班风正,学风好,成绩优异。05——08年,这三年来每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她以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心,学生的诚心、爱心、细心、耐心,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教育园地里耕耘不止。付出如此巨大的艰辛和努力,崇高师德力量的支撑,她倾其全部精力投身于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所爱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 行为、作 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体现在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因此, 身体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她坚持每天早上提前10分钟到教室,每天晚自习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十几年如一日,她关心爱护学生,并把它当作一个教师的最起码的师德。平时,周老师进入班级,如果看到地上有废弃物,一定会顺手拾起来;垃圾桶不整齐,一定会动手去整理;讲台桌乱了,也不忘去收拾。总之,班里只要有地方细微的不规范,一看到就无法不动手,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周老师认为教师若不是路标,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老师的身教在学生中的传播是非常快的,更多的时候,学生都是自觉地把这些做好。窗帘掉了,有人自觉地挂上去;垃圾满了,有人悄悄地倒了;电风扇脏了有人默默地擦了,班级里的“厚德载物”栏里写满了学生的名字,但同学说,最有资格写上去的是班主任。
教师还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以诚心对待学生, 以爱心感化学生。她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她成功了。爱心让她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班主任,周素华老师善于多渠道了解他们的各方面资料和情况,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无论哪个学生表现有多差,都不放弃,更无微不至地关心她,找出问题的原由,引导学生走向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她热爱学生,不以衣食容貌、家庭情况或家长地位看待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优劣为转移。不论是男是女,是俊是丑,是倔强是温顺,是开朗是内向,是健康活泼是体质羸弱、生理缺陷等,都一视同仁。十几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热爱学生,诚心对待学生。她曾赶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学生,曾慷慨解囊帮助贫困的学生,周老师曾倾心交谈劝说想弃学的学生,也曾坦诚相待解脱“早恋”的学生;有时,她会用那并不美妙的歌喉教学生唱歌,会用那并不娴熟的技术跟学生打球。
08届她班有一个孩子从小就丧母,父亲工作忙很少跟他交流,更谈不上教育。每次父子俩碰面就是一场不愉快,只因为父亲对孩子太严苛的要求,若发现达不到目标就大骂出口!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这个孩子从小就很叛逆,个性也很倔强。经常和老师起冲突。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周素华老师知道他这样倔强的孩子,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周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体验“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生活。这位家长忙,为了能够和孩子的父亲联系上,周老师不管路途的遥远,顾不上周末、晚上的休息时间,寻求各种办法与孩子的父亲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有时和孩子的父亲用电话交流就是一、两个钟头,劝说其父亲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要求不要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