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巧识食品包装袋有毒与否
咱们的目光都投注在食物上,却轻忽了食物的“外衣”。你可懂患上可能引起乳腺、最前一列腺和生殖系统疾病的双酚A,已经在食物包装中使用了50多年。
一生中,你年夜约会吃掉75吨食物,这75吨食物的“外衣”,是共计8.5吨左右的食物包装。你关注着自己吃下去的食物是否安全,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食物的包装是否安全?
专家介绍,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呈淡黄色,手感发黏,而无毒的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手摸时有润滑感;
把塑料袋置于水中,并按入水底,因比重不同,无毒塑料袋可浮出水面,有毒塑料袋下沉;
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蓝色,燃烧时像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有毒的聚氯乙烯塑料袋不易燃,离火即熄,散发刺激性气味。
再生塑料生产的饮料瓶明显较薄,空瓶手感比正规厂家生产的瓶轻。另外,再生塑料瓶盖,扭开瓶盖后下方的塑料环不易折断,而正常的很容易折断.
不错哦
越艳越有毒
“需要加热吗?”便利店收银员一如既往笑脸相迎。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立立看了看手中饭团的包装袋,对收银员摇了摇头。畴前,他只注意饭团包装上的生产日子、保质期和大米或者小米做成的饭里包的是啥子馅,今天,他想看的是花花绿绿的包装袋上是否有“可加热”的字样。
是一则新闻让张立立多加了个心眼。国度对食物用保鲜膜所做的强制性新尺度划定:从2009年12月1日起,保鲜膜包装上必须有相应警示语,如“不克不及接触带油脂食物”、“不患上微波炉加热”等。“饭团的包装袋和保鲜膜很像,以前只顾看又出了啥子新口味,也和别人同样直接加热,现在想想,心里特不结壮。”现在,张立立甘愿把饭团拿回家拆开后自己加热。麻烦了一点,但是心里的安全感却增加了不少。
张立立的担心多少有些道理。《洛杉矶时报》曾在2008年报道,调查显示,在98%的美国成年人和100%的美国新生儿血液抽查样本中,检验测定到了PFOA(全氟酸楚铵)的存在。这种化学物质用来避免食物黏着到包装袋上,在包装袋经微波炉加热的过程中会迁徙到食物里,因其难于被分化,又在人体内积累下来。美国人喜欢微波炉热爆米花,没人料莅会把包装质料吃到了血液里。
和PFOA同样存在是否“有毒”争议的另有双酚A,几乎所有食物和饮料罐的内壁表层均使用到含有双酚A的环氧树脂,这种物质可能引起乳腺、最前一列腺和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2008年底,加拿年夜成为首个将其列为有毒物质的国度。此前,这种物质在食物包装中已经使用了50多年,却一直被人轻忽。
不错哦
危险的原质料
现代的食物包装工艺成立在化工质料财产的基础上,这些采用“食等第原料”制造而成的包装,在避免食物被外界环境污染的时候,和食物发生着“最亲密的接触”。
在切合尺度的正常使用情况下,这样的接触并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加热、重复恒久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造的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情况下,将会激发包装质料的“不法迁徙”:包装质料的化学物质会向其直接接触的食物迁徙。
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认为,当食物接触物质累加迁徙量年夜于0.5ppb(10亿分之0.5每一单位),就应举行遗传毒性实验,由于即即是致癌物质的低迁徙量,也对康健有害,所以即使包装质料对人体的影响还不明确,迁徙现象依然不吃香。
出于安全思量,这样的风险评估应遵循“宁肯托其有不成信其无”的原则。
对食物包装的使用不当可以归咎于小我私人行为,只要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就能够规躲避风险,但是违规的生产行为就让食物和包装发生危险的“亲密接触”变患上猝不及防。
我国国度尺度中有明确划定,包装质料的卫生级别分为三等:工业级、食等第、药等第。然而实际中,一些企业为了减低成本而用工业级的质料生产食物包装的情况并不鲜见(有的企业甚至把绝对禁止使用的废旧塑料当原料)。2008年一次对塑料包装袋举行的天下性抽检结果显示,其总体合格率仅为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