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足浴的禁忌症有哪些要注意什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保健和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很多人爱上了泡温泉,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泡上一阵,会让人有一种身心通泰的感觉。其实除了去泡温泉,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休息方式,那就是——“足浴”。
医学上把热水洗脚称为“足浴”。足浴不仅能除去汗臭消除疲劳,而且还有治疗足癣、足皮肤粗糙干裂、足跟痛、冻疮、风湿病痛、关节炎、下肢麻木、冷痛、脉管炎等多种病症的功效,甚至可以降压醒脑,提高人体免疫力。
足浴水温:40-50度为宜
足浴有哪些禁忌症
足浴与洗脚不同,洗脚是清除足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污垢及汗液。因此,不能用足浴代替洗脚。足浴前应该用温热清水洗脚,清洗掉足部的细菌、污垢及汗液后,方能进行足浴。
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足浴是利用药力和热力的协同作用而发挥效用的。药液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稍冷即应调换药液。浴后,应立即擦干脚部的水,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足浴的时候,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使头部血液供应量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时候可以暂停足浴,让患者平卧片刻后,症状就可以消失。也可给患者冷水洗脚,使足部血管收缩,以缓解症状。
如果足浴中使用的药物引起了皮肤的过敏,应该立即停止足浴。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治疗。
不错哦
什么时间做足疗?
足疗最好选择在晚上睡觉前做,这样有利于睡眠。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疗,饭前做足疗会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做足疗会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按摩结束后30分钟内最好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不应喝茶、酒或其他饮料。
怎样进行足浴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呢?
选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应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或烫或凉都不好;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不要晾干,用干毛巾反复搓揉干净最好。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足浴的养生效果最佳,每次足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足浴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
足浴养生,确实是切实可行而又简便易行。关键是持之以恒,日久必见奇功。
俗话说:“人老脚先老”。中医很重视脚的保健,有“养人护脚”之说。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和养生家总结出“足当按摩”、“揉涌泉穴法”、“安步当车走路法”和“足浴法”等足部疗法最为简、便、廉、验,受到老幼妇孺的喜爱。
足浴疗法就是用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或同温度的中草药汤液浸浴双脚,以达到祛病健身、颐养天年的目的。足浴疗法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就在民间流传,至唐宋,已成为重要的养生术之一。寿享86岁的宋代诗人陆游,喜足浴养生,曾为之吟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为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清代,骄奢yin逸的慈禧太后中年后常罹眼疾,也喜爱“明目除湿足浴方”治疗。中国医学认为,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足踝以下有66个穴位分布在双脚上,占了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它们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会聚之处,经一定时间浸浴,对其产生刺激,并通过经络传到内脏相关部位,使全身气血畅通、津液输布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现代医学则视脚为人的第二心脏。认为足部皮肤在热水的浸浴后,使微小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增强新陈代谢。足浴法已风靡全球,与其同理的“足反射区健康法”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人体各器官在足底,足内、外侧,足背,甚至小腿部都有特定反射区,这些相应的区域一旦得到刺激,便可激发人体潜能,调整失衡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防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