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痉挛(面抽)的症状用什么药才能快速有效的改善
面肌痉挛又被习惯叫为面抽,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随意收缩。据统计,这种病在人群中患病率占到万分之六,行走在大街上时稍加注意就可能发现这种患者。这种病多在成年后起病,30~40岁之间发病者最多,从性别比例上男女没有明显差别。
对于真正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药物.
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
面肌痉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苯妥英钠、利眠宁、安定、鲁米那等。并配合理疗。轻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略有减轻。重症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面神经封闭式手术治疗。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其痉挛常自一侧眼部或口角开始,随之扩展到同侧半面肌肉,但额肌较少受累。呈间歇性不自主节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间隔时间长短不定。人体疲劳、情绪激动、谈笑瞬目等可诱发或使之加重。虽然抽搐时面部无疼痛,但频繁发作可影响视力、言语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难以忍受。
不错哦
面肌痉挛目前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一.针刀治疗法:
根据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走向分布规律和病人罹难表现,用手指扣击面部表情肌敏感点,诱发痉挛,确定针刀进针点。眼部宜选择眼眶外周缘和颧弓上,口角痉挛宜在咬肌前缘处为好。因而神经在穿出腮腺前缘后,即呈更密集丛网交织形式越接近表情肌交织越密集月眼越小湖割面神经应尽量靠近这些部位;只有个别情况靠前面切割效果不理想时才能逐步向靠近腮腺边缘处切割。
面肌痉挛综合治疗措施要点:可根据下述五个方面治疗措施协调配合,可收到最佳效果。
1.选择切断部分面神经:减少面神经冲动,降低面肌的兴奋性。
2.选择切断部分相应的感觉神经:如切断眶下神经,眶上神经部分纤维,减少病理性刺激回传到中枢神经,减弱反射弧强化作用。
3.心理治疗: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社会上和家庭上所出现的种种麻烦和危机,以正常和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人生各种挑战,解除烦恼化解矛盾。必要时尚需要身边的亲人和同事给以积极配合。
4.辅助药物治疗:适当使用肌肉松驰剂,如脊舒、鲁南贝特等;镇静安神中西药。
5.辅助针灸法:采取腕踝针强刺激法,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面肌痉挛症
不错哦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的疗效,为针灸科的疑难杂症,目前西药治疗只治其标,症状易缓解,但停药即可复发。中医遵循本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从整体观出发,正如《内经》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滋补肝肾,调理脾胃,以本质扭转本病的发展机理,从而达到治本之目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治疗本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上体会到,辨证取穴治疗优于局部取穴,根据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恰与面瘫相反,治需振奋其气机,而治痉挛则应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镇静,解热除湿,所以局部取穴治疗效果差或会失败,甚至会加重病情,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应取四肢和腹部的穴位为主,着重取阳阴经穴,才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不错哦
三.微血管减压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近年来,将神经内窥镜技术及术中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引进到血管减压术中后,使手术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患者在出现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后应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花费及带来新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