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年教师集体研讨体会学习体会心得集
再次,通过老师们的作文讲评课,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衔接”。就如同陈科长所说,我发现在这几位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有点把讲评课和之前的指导课搞脱节的现象。比如在作文指导课上出示的写作要求,在作文讲评修改中并未紧扣那些训练重点,而是有些偏离主干道,走到羊肠小径上去了。其中就有一位老师在讲评课上花了一大把的时间来修改学生的第一自然段,涉及到标点使用不当,错字,病句。当时我就在想,这并不是一节语法课,而是一节作文课,这些作文元素固然重要,但是本次的训练重点并非如此,那就要求我们教师选取学生习作中的典型段落,能反应学生此次训练的薄弱点的段落,能代表班级大部分学生水平的段落进行重点展示,剖析。只有这样,我们本次写作训练的达成度才高,才能实现此次教学目标。而且,我觉得作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衔接,在教材编排时,编者也是有意让本单元的习作重点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的写作特色师承一脉,这无疑是方便了教师的讲解,减少了训练难度,可是这种衔接性在这几位老师的课上表现的都不是十分明显,使得作文教学有点单打独斗,形单影只的凄凉。
最后,我在此次学习中听到最多有关如何写好作文的秘诀还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是一个出镜频率最高的词。阅读已然成为了通往写作成功的不二法门。在阅读中我们就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写作中我们也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多了,语文自然也就学好了。没有一个作家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无非都是自
《小学青年教师集体研讨体会学习体会心得集》出自:www.89xue.com网www.89xue.com 己多读多写多感悟,日久沉淀。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想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专长和突破,还是要让他们走进阅读,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观望新天地
——市小学语文提高班第五次集体学习活动有感
刘世敏
三月十七日,临沂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第五次集体学习活动在临沂九小隆重召开,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很荣幸参加这次活动,因为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活动期间,我悉心向在座的各位前辈学习,我观望到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一)作文教学呈现五彩缤纷。这次学习活动的重头戏是研讨作文教学的得与失,之前我们也观摩过课例,但没有如此细致的深入分析,作文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上好作文课将有重要的价值。
一、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动机对行动起着导向作用,孩子们愿不愿意写作文,有没有写作的愿望,都要靠教师的激发作用,如果教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那孩子们会妙语连珠,反之,学生会将作文课当成“头疼课”。这次作文观摩课虽然都是名师还原课,但几位老师并没有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是在次基础上糅合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根植于课堂实际和学生实际,将这次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李老师以一段精彩动画片《盲人摸象》导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通过看动画片让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然后话锋一转说“当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既巧妙又娴熟的过度到本课的学习,正所谓:精彩故事和范例是打开思路的脚手架。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李太成老师以一首感人歌曲《天亮了》和这首歌背后催人泪下的故事调动学生情绪,为本次习作“父母的爱”奠定饱满的情感基调。马向明老师通过“说词做动作”小游戏,既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环境中开始习作学习。此外,高乃梅老师的“吹气球”游戏也有声有色,但是却犯了“过程热闹,效果低效”的错误,而且目的定位不准,它是为了让学生捕捉人物形态特点,但不是描写人物,限制了学生习作范围。
二、高效评课重在教给学生思路。一节作文评改课仅仅四十五分钟,老师如何将这短短四十五分钟上得高效,我想重在教给学生评改的思路、写作方法。如果像高乃梅老师那样重点点评一位学生的作文,那样效果甚微,因为我们的指导宜粗不宜细,贪多求全反而不利学生成长。在听骨干老师点评课时,孙艳霞老师教给我们要分析学生遇到的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写作目标的特点,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发现,比如李太成老师用学生相互问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如果学生能发现特点,但不懂得用语言描述,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写作词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