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抒情散文写作方案
[10-16 19:07:11] 来源:http://www.89xue.com 写作技巧 阅读:90次
摘要:(8)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即使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9)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10)你和我都要明白: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11)该放下的都让我们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两条孤立的路。(12)我将你放下,放在你来时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只希望,能够在清凉午后,翻开你的书卷,重温你的气息,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13)我离开了你的路,回头张望,这条路好深,那里。
借人抒情散文写作方案,标签:写作技巧大全,http://www.89xue.com
(8)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即使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
(9)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
(10)你和我都要明白: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11)该放下的都让我们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两条孤立的路。
(12)我将你放下,放在你来时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只希望,能够在清凉午后,翻开你的书卷,重温你的气息,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13)我离开了你的路,回头张望,这条路好深,那里有你的辛酸,可那是你的历程;向前张望,那儿也望不到尽头,可那是我的路,它等着我去创造与铺设。
(14)我带着自己的梦,踏上自己的路,转身,浪迹天涯
思路与结构
本文是一篇成功运用本模板的模考写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紧紧围绕着“情境开篇——思想,名篇(句)演绎——情境收篇”这个关键表达逻辑展开。
(1)情境开篇。文章开篇便推出一个场景:“我”伫立在戴望舒咏叹过的雨巷的一头。开头一句“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包含三个重要信息:其一为暗示本文依托戴望舒名作《雨巷》抒情;其二为扣合文题“人与路”,暗示“我”要思考关于《雨巷》的人与路;其三为展示抒情方式,是古今跨时空的心灵倾诉。
(2)思想,名篇(句)演绎。文章主体部分(2)-(13)段具体演绎对《雨巷》实体之路和虚体之情的感悟。其中形式上以踏上“路”起,以离开“路”终,内部回环,浑然一体;内容上则不是平面回环,而是情感递进,由“寻梦”起,由“离开”终,实现理性的飞跃。
(3)情境收篇。最后一段以“转身”为核心,表达“我”的情感的转变,营造一个“浪迹天涯”的设想情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提纲示范
(1)情境开篇:以描写苏轼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开篇。
(2)思想,名篇(句)演绎:想象当时情景,描写人物活动与对话,穿插人物遭遇和作者的评价。
(3)情境收篇:回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描写人物神情,揭示文章主题。
雨过天会晴
文/高 翔[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征兆地下了许久。半山腰上的一座庙里,一个正在屋檐下避雨的瘦削身影依稀可辨。
是你,苏轼!
原本约请了三五好友一起踏青,孰知半路突遇骤雨。你将雨具让给同行者,自己却滞留在这山间。你凝望着灰青色的天,一语不发。
雨点似乎小了些,却依然如蚕丝般连绵不绝,丝毫没有要停的样子。
“走,我们上山去。”你忽然开口,不顾侍从的惊讶,大步踏入雨中。雨水将土地冲刷得泥泞不堪,草鞋踩下去,得费很大劲才能拔出。
雨,肆虐地下着,不一会儿你便浑身湿透,料峭春风微微吹醒了略带酒意的你。
是的,你喝醉了,方才在庙中,满腹愁绪的你将一壶温热的酒几乎一饮而尽。人们都明白你的愁绪从何而来,却苦于无从开口劝慰。
这已是你第三次被贬谪了。“乌台诗案”层层牵连,你明明清白无辜,却硬生生被诬陷至如此凄楚境地。黄州的山水尚未尽收眼底,你又来到了另一个陌生之地。在这里,你曾自嘲地总结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是自嘲,足见这三次贬谪对你的影响很大。诗仙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翠杯浇愁愁更愁。你咀嚼着满满的苦难,只能痛恨自己没有诗仙太白的洒脱与潇洒。
(8)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即使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
(9)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
(10)你和我都要明白: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11)该放下的都让我们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两条孤立的路。
(12)我将你放下,放在你来时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只希望,能够在清凉午后,翻开你的书卷,重温你的气息,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13)我离开了你的路,回头张望,这条路好深,那里有你的辛酸,可那是你的历程;向前张望,那儿也望不到尽头,可那是我的路,它等着我去创造与铺设。
(14)我带着自己的梦,踏上自己的路,转身,浪迹天涯
思路与结构
本文是一篇成功运用本模板的模考写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紧紧围绕着“情境开篇——思想,名篇(句)演绎——情境收篇”这个关键表达逻辑展开。
(1)情境开篇。文章开篇便推出一个场景:“我”伫立在戴望舒咏叹过的雨巷的一头。开头一句“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包含三个重要信息:其一为暗示本文依托戴望舒名作《雨巷》抒情;其二为扣合文题“人与路”,暗示“我”要思考关于《雨巷》的人与路;其三为展示抒情方式,是古今跨时空的心灵倾诉。
(2)思想,名篇(句)演绎。文章主体部分(2)-(13)段具体演绎对《雨巷》实体之路和虚体之情的感悟。其中形式上以踏上“路”起,以离开“路”终,内部回环,浑然一体;内容上则不是平面回环,而是情感递进,由“寻梦”起,由“离开”终,实现理性的飞跃。
(3)情境收篇。最后一段以“转身”为核心,表达“我”的情感的转变,营造一个“浪迹天涯”的设想情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提纲示范
(1)情境开篇:以描写苏轼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开篇。
(2)思想,名篇(句)演绎:想象当时情景,描写人物活动与对话,穿插人物遭遇和作者的评价。
(3)情境收篇:回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诗意情境,描写人物神情,揭示文章主题。
雨过天会晴
文/高 翔[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征兆地下了许久。半山腰上的一座庙里,一个正在屋檐下避雨的瘦削身影依稀可辨。
是你,苏轼!
原本约请了三五好友一起踏青,孰知半路突遇骤雨。你将雨具让给同行者,自己却滞留在这山间。你凝望着灰青色的天,一语不发。
雨点似乎小了些,却依然如蚕丝般连绵不绝,丝毫没有要停的样子。
“走,我们上山去。”你忽然开口,不顾侍从的惊讶,大步踏入雨中。雨水将土地冲刷得泥泞不堪,草鞋踩下去,得费很大劲才能拔出。
雨,肆虐地下着,不一会儿你便浑身湿透,料峭春风微微吹醒了略带酒意的你。
是的,你喝醉了,方才在庙中,满腹愁绪的你将一壶温热的酒几乎一饮而尽。人们都明白你的愁绪从何而来,却苦于无从开口劝慰。
这已是你第三次被贬谪了。“乌台诗案”层层牵连,你明明清白无辜,却硬生生被诬陷至如此凄楚境地。黄州的山水尚未尽收眼底,你又来到了另一个陌生之地。在这里,你曾自嘲地总结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是自嘲,足见这三次贬谪对你的影响很大。诗仙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翠杯浇愁愁更愁。你咀嚼着满满的苦难,只能痛恨自己没有诗仙太白的洒脱与潇洒。
Tag: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大全,作文 - 写作技巧
上一篇:物品的特征要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