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正文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05-16 23:35:34]   来源:http://www.89xue.com  七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90
摘要:(2)已知数值:-5, ,3,0,2,7,判断:上述数值哪些使等式 成立?哪些使等式 不成立?学生活动:首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回答.教师释疑:①“=”表示相等关系,它没有方向性,等号两例可以相互交换,有时不交换只是因为书写习惯,例如方程的解 .②判断数取何值,等式 成立和不成立实质上是在判断给定的数值是否为方程 的解,因为等式 为一元一次方程,它只有惟一解 ,所以等式 只有在 时成立,此外,均不成立.【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目的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不等式和等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家在学习时要自觉进行对比,请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演示说明什么问题?师生活动:。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标签: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2)已知数值:-5, ,3,0,2,7,判断:上述数值哪些使等式 成立?哪些使等式 不成立?

  学生活动:首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释疑:①“=”表示相等关系,它没有方向性,等号两例可以相互交换,有时不交换只是因为书写习惯,例如方程的解 .

  ②判断数取何值,等式 成立和不成立实质上是在判断给定的数值是否为方程 的解,因为等式 为一元一次方程,它只有惟一解 ,所以等式 只有在 时成立,此外,均不成立.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目的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不等式和等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家在学习时要自觉进行对比,请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演示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本第54页天平称物重的两个实例(同时指出演示中物重为 克,每个砝码重量均为1克),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后回答:演示中天平若不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重量不相等.

  【教法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关系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像演示这样同类量之间具有不相等关系的例子是大量的、普遍的,这种关系需用不等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不等式呢?请看:

   , ,

   , ,

  提问:(l)上述式子中有哪些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2)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关系?(3)这些符号两侧的代数式可以随意交换位置吗?(4)什么叫不等式?

  学生活动:观察式予,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案:(1)分别使用“<”“>”“≠”.(2)表示不等关系.(3)不可以随意互换位置.(4)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号除了“<”“>”“≠”之外,还有无其他形式?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尝试得到结论.

  教师释疑:①不等号除“<”“>”“≠”外,还有“≥”“≤”两种形式(“≥”是指“>”与“=”结合起来,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小于”;同理“≤”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大于”.)现在,我们来研究用“>”“<”表示的不等式.

  ②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因而不等号两侧不可互交换,例如 ,不能写成 .

  【教法说明】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进而猜测出不等式的意义,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通过教师释疑,学生对不等号的种类及其使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同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常用“>”“<”来表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不等式的理解,解答习题.

  (1)用“<”或“>”境空.(抢答)

  ①4___-6;②-1____0③-8___-3;④-4.5___-4.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是正数;② 是负数;③ 与3的和小于6;④ 与2的差大于-1;⑤ 的4倍大于等于7;⑥ 的一半小于3.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5页例1.

  注意:不是所有同类量都可以比较大小,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只有等与不等关系,而无大小关系,这一点无需向学生说明.

  学生活动:第(l)题抢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由两个学生板演,完成之后,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教法说明】①第(1)题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强化竞争意识;第(2)题则是为了训练学生书面表述能力.

  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题目中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翻译成相应的不等号,例如“小于”用“<”表示,“大于等于”用“≥”表示.

  下面研究什么使不等式成立,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习题:

  已知数值;-5, ,3,0,2,-2.5,5.2;

  (1)判断:上述数值哪些使不等式 成立?哪些使 不成立?

  (2)说出几个使不等式 成立的 的数值;说出几个使 不成立的 数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