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指数函数» 正文

指数函数

[05-17 00:15:49]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一数学教案   阅读:90
摘要:)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 且 ,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 为例.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唯一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 = 与 图象之间关于 轴对称,而此时 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 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 的图象一起。
指数函数,标签:高一数学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 ,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 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唯一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 = 图象之间关于 轴对称,而此时 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 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 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 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 为何值,指数函数 都有定义域为 ,值域为 ,都过点 .

  (2) 时, 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 时, 为减函数.

  (3) 时, ,      时, .

  总结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    (板书)

  1.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  (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  (2) ;   

  (3) 与1 .(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指数函数,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 上是增函数,且

   < .(板书)

  教师最后再强调过程必须写清三句话:

  (1) 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 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后两个题的过程略.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叙述过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  (2)   ;  

  (3) .(板书)

  先让学生观察例2中各组数与例1中的区别,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1)来说 可以写成 ,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同底的问题,再用例1的方法解决,对(2)来说 可以写成 ,也可转化成同底的,而(3)前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考虑新的转化方法,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可提示学生指数函数的函数值与1有关,可以用1来起桥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
上一篇: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