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政治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 正文

礼貌待人暖人心

[05-18 12:02:00]   来源:http://www.89xue.com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阅读:90
摘要: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情感: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行为:待人接物有礼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
礼貌待人暖人心,标签: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1] [2]  下一页


Tag: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上一篇:讲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