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哪里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光荣,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接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光荣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