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案改革的几点思考
[05-18 12:38:07]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政治教案 阅读:90次
摘要:三、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它与传统的教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着教师创造性的思考,是绝不雷同的个性化设计。但教学设计又并不是对教案的全盘否定,对教案的一些可吸收的要素,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只是在具体的操作要求上与教案应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认为改革就是要否定一切,教学设计可以完全随心所欲、信马由疆,那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绝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现笔者就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谈点个人看法。1、教学目标教学目。
关于教案改革的几点思考,标签: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它与传统的教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着教师创造性的思考,是绝不雷同的个性化设计。但教学设计又并不是对教案的全盘否定,对教案的一些可吸收的要素,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只是在具体的操作要求上与教案应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认为改革就是要否定一切,教学设计可以完全随心所欲、信马由疆,那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绝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现笔者就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谈点个人看法。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们往往只关注知识目标,而新课程传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个维度来考虑,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其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2、教材重、难点
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理解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走入了误区,以为课改就意味着放弃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而实际上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就是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是培养能力和正确态度的基础,“无知即无能”。因此,教师要做到“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就必须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实现有的放矢。
3、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情况这个环节是大多数教师以前备课时忽略了的。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4、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可归入教学过程。之所以专门列出,是因为笔者认为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往教师导入新课几乎是同一模式:总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课题,毫无新意、毫无个性,学生也反应麻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而这种学习的内驱力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新颖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5、教学过程
传统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大多是书本知识要点的再现,没有加工、没有思考。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情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富有个性的、有效的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应体现出教师对整节课的个性化构思,包括为“化简”知识采取的方式方法、设计的活动等内容,而不是知识的罗列。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是精心的粗线条设计。所谓“精心”,是批教师要花最深的功夫去钻研、去思考教学;而“粗线条”则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提出来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疑问、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变化、调整,都会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新问题。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可考虑学生的反应,但不要预先设计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应重在策划、设计教学活动,下功夫思考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确定活动主题,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等,而不要在一些不可预知的细节上(如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过多纠缠。第二,教学过程中应科学设问、巧妙设问。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而要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因此,设计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无针对性,则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问太简单,学生很容易答,又失去了提问的价值。由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设计问题时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过程应有知识线索。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是零散的或孤立的,有一条线将它们串在一起,这条线就是教材的知识结构(或框架、线索)。我们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为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抛开知识无目的地活动。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它与传统的教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着教师创造性的思考,是绝不雷同的个性化设计。但教学设计又并不是对教案的全盘否定,对教案的一些可吸收的要素,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只是在具体的操作要求上与教案应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认为改革就是要否定一切,教学设计可以完全随心所欲、信马由疆,那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绝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现笔者就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谈点个人看法。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们往往只关注知识目标,而新课程传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个维度来考虑,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其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2、教材重、难点
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理解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走入了误区,以为课改就意味着放弃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而实际上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就是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是培养能力和正确态度的基础,“无知即无能”。因此,教师要做到“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就必须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实现有的放矢。
3、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情况这个环节是大多数教师以前备课时忽略了的。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4、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可归入教学过程。之所以专门列出,是因为笔者认为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往教师导入新课几乎是同一模式:总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课题,毫无新意、毫无个性,学生也反应麻木。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而这种学习的内驱力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新颖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5、教学过程
传统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大多是书本知识要点的再现,没有加工、没有思考。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情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富有个性的、有效的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应体现出教师对整节课的个性化构思,包括为“化简”知识采取的方式方法、设计的活动等内容,而不是知识的罗列。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是精心的粗线条设计。所谓“精心”,是批教师要花最深的功夫去钻研、去思考教学;而“粗线条”则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提出来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疑问、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变化、调整,都会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新问题。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可考虑学生的反应,但不要预先设计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应重在策划、设计教学活动,下功夫思考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确定活动主题,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等,而不要在一些不可预知的细节上(如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过多纠缠。第二,教学过程中应科学设问、巧妙设问。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而要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因此,设计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无针对性,则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问太简单,学生很容易答,又失去了提问的价值。由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设计问题时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过程应有知识线索。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是零散的或孤立的,有一条线将它们串在一起,这条线就是教材的知识结构(或框架、线索)。我们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为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抛开知识无目的地活动。
Tag:九年级政治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九年级政治教案
上一篇:绚丽,源于不断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