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 正文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

[05-18 16:57:21]   来源:http://www.89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90
摘要: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学们请回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任务去分析)生:(回忆并回答)师: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因为反封建军阀的需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革命任务要“打倒地主阶段”,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标签:高二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学们请回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任务去分析)

生:(回忆并回答)

师: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因为反封建军阀的需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革命任务要“打倒地主阶段”,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因此改变减租减息的政策,实行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基本相同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土改的方向、方法并在土改总路线中明确了依靠力量,团结对象和革命的目的,请同学们看书第102页(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具体内容)

师: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地土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师:(引导学生阅读土地改革的意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有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广大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抗

1.战略反攻的条件师:(出示敌我双方1947年力量对比表和1947年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投影片: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变化情况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这一年我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12万,使敌基本丧失进攻能力,战略反攻的时机成熟。投影片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我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主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2.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明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出示《1947年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指出:敌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如此两个拳头都打出去了,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像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敌中原空虚,机动兵力下降,士气低落。因此,党中央决定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引导学生看书)

生:(归纳、掌握具体史实)

师:人民解放军在外线作战情况怎能。(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师:(请同学在地图中填入下列内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豫解放军一部,进攻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呈品字阵势,像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