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范文文章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05-13 23:23:51]   来源:http://www.89xue.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90
摘要: 邓少华 丁肇中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作者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标签: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89xue.com

邓少华


丁肇中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 
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 
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 
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 
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 
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 
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 
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 
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 
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 
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 
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 
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 
启发。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 
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 
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 
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 
“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 
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 
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 
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 
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 

[1] [2]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