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虎丘记
民之乐")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6) 小结:本节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虎丘游乐图。
4、 分析第二节:
(1) 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月夜斗歌)
(2) 是如何来描写场面的?完成课内练习,填写表格。
时间 歌者 情形 环境 效果
布习之初 呕者百千 声若聚蚊 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 数十人 摇首顿足
已而 三四辈 属而和┅竹肉相发 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清声亮彻,听者销魂
比至夜深 一夫登场 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刻 月影横斜,荇藻凌乱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3)本节文字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哪种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4)小结:本节文字层次清楚、引人入胜地描写了斗歌场面。
(三) 简要指导阅读第三节:
1、 学生翻译第三节,教师及时纠正。
(1) 最可觞客(适合)
(2) 晚树尤可观(暮色中的树)
(3) 仅虞山一点在望(修辞方法分析)
(4) 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用……的方法)
(5)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建祠供奉)
(6) 而病寻作(不久)
2、 分析:
(1) 本节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简介了虎丘的四个景点:剑泉、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
(2) 各抓住了其什么特点来描写?(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远堂之"旷"
)
(3) 表达了何种感情?(本节文字写了"景之美",抒发了钟情山水之情)
(四) 要指导阅读第四节
1、 翻译第四节,教师及时纠正。
(1) 吏吴两载(做官)
(2) 迟月于生公石上(等待)
(3) 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官吏)(差役)
2、 分析:
本节文字作者发了怎样的议论?(乌纱之横、皂隶之俗)此议论缘何而发?(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厌恶、鄙视官场)
(五)引导学生体会"公安派"散文的特点。
1、"不落格套""个性":
(1)并非某次游览的记叙,而是六次游览的总记。景点是介绍性的。
(2)不是先写自己之游览,而是先写民之游。游览主体在第三节才出现。
(3) 自己的感受于百姓的快乐之中。
2、"真情":
(1) 依据第一、二节体会作者对百姓"游览、斗歌之乐"的由衷赞美之情,自己"与民同乐"的渴望。("
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雁落
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竞以新艳相角""摇首顿足""听者销魂")
(2) 依据第三节体会作者对虎丘美景的赞美之情,自己钟情山水的人生追求。("最可觞客""晚树尤可
观""仅虞山一点在望")
(3) 依据第四节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鄙视之情,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