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阅读题
- 名称:敬业与乐业阅读题
- 类型:九年级语文试卷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07-05 00:27:05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6701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0 Bytes
- 推荐度:3 星级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生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与日俱增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每个问题回答15字以内)
___ _____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内)
_____ ___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____ __
___ ____
参考答案
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2.“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或“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也可)“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
4.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面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演讲的中心话题:_____ _______
演讲的思路:提出赠言—→______—→______—→表达希望和祝愿
2.第②段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意思,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 ______
3.读③—⑥段并答题。
①这几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_______
③这一部分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______
4.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概括全文内容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 ___
5.作为九年级学生,面临初中毕业,看了这篇《毕业赠言》后,你有什么启发呢?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要抛弃学问;论说学问的重要—→指出怎样做学问
2.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3.①总分式;②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③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5.(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能够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入,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比、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入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读完文段后你知道“乐业”的原因吗?请概括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
2.“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你有这样的经验吗?
___________ _________
3.举例子和讲道理是议论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本文段用了讲道理来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请你再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
_______ __________
4.学生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因此经常谈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先看下面几位同学的看法,再谈谈你的观点。
甲生:读书真苦,负担最重,时间最长,真没意思。还是放假好,可以上网、逛街、看电视,那才叫快乐呢。
乙生:其实上学挺好的,只要每天上学,我爸每天给我十几块钱,还能在学校和同学谈天说地,和笔友写写信。我看不苦。
丙生:上学是有些苦,可是能从苦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快乐呀!
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做事免不了劳苦,而寻找到职业中的乐趣,生活才有价值。
2.结合自己的具体事情来谈。
3.例:居里夫妇几年如一日地从沥青中提炼“镭”,他们觉得有意义,终于发现了“镭”。
4.畅所欲言,可由“丙生”的观点谈开去。
, 大小: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