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当前位置:89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文言虚词复习» 正文

文言虚词复习

[04-22 04:13:26]   来源:http://www.89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9815
摘要: 不可知其源 (它的,溪水的) 巩固与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瀑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文言虚词复习,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http://www.89xue.com
    不可知其源  (它的,溪水的)
    巩固与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瀑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⑧,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浆,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⑧啮(niè):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其    如其言                     (      )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
    其反激之力           (       )
    于    二石兽于水中 ( )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 )
    必于石下迎水处为坎穴 ( )


www.89xue.com     湮于沙上 ( )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一老河兵闻之                4、果得之于数里外
    A、1和2句相同,3和4句不同     B、1和3句相同,2和4句相同
    C、1和3句不同,2和4句相同     D、1和4句相同,2和3句不同
    二、阅读<<击皮得实>>然后回答问题 
    【 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1、下面句中加划线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B全石以为底
    C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D徐喷以烟
    2、下列句中与”负薪者乃伏而就罪”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沁园春雪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