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堂实录1 人教必修2
教师:大家看看谁是第一?(大家七嘴八舌,说徐入的比较多)呵呵,徐放和俞露婉旗鼓相当,吴迪也不错啊。下周我们还有个刘项之争,是一场辩论赛,一方为刘邦辩护,一方为项羽辩护,男女生各选五位同学,大家下去之后可以上网查资料。大家对课文的熟悉是超出我的想象,下周我们在随笔就要对读本上的小说写故事梗概,这与复述故事又不一样。这里我读一下我写的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当时刘邦先入关中,驻军霸上,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非常生气,打算第二天进攻刘邦,范曾也认为刘邦志不在小,力主急攻,情况非常危急。项羽有一个叔父叫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关系非常好,连夜跑去劝张良逃跑,张良不但没有跑,反而把他介绍给了刘邦,刘邦于是和他结成儿女亲家,并竭力表白自己没有称王的野心。项伯相信了,劝刘邦第二天早晨赶紧向项羽谢罪。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鸿门向项羽陪罪,表明自己无称王之心,项羽轻信了刘邦并供出了曹无伤,而且还摆下宴席请刘邦喝酒,由叔父项伯、谋士范曾作陪,张良立在刘邦旁边。范曾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项羽均不下手。范曾无奈,召项庄进来,想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项伯发现了这一企图,也拔剑起舞,护住了刘邦。张良见事情紧急,连忙召大将樊哙进来,樊哙闯进军帐,指责项羽想要诛杀有功的刘邦,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则借上厕所的机会逃回霸上,留下张良给项羽和范曾分别送了一双白璧和一双玉斗。刘邦回到军营中,立刻杀了曹无伤。
教师:这是500字版的。还可以写200、100字版的。大家要加强练习。刘邦逃跑之后,范曾说了一句话,非常有名,是哪一句?
www.89xue.com
学生:竖子不足与谋!
教师:对,还有,“夺天下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大家看看这个“今”是什么意思?(学生议论)是“将要”的意思,英语里也有类似的用法。通过《鸿门宴》我们可以看到,项羽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大家从鸿门宴的哪些地方看出项羽必定失败?或者说,哪些因素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给一点时间思考,不忙回答。
李洲:(说,老师没听清)
教师:你普通话大有进步,但是我还是没有听懂,(同学大笑)可以再重复一遍吗?|
李洲:我是说项羽优柔寡断,应该狠下心的时候狠不下心来,而刘邦则不顾忌这些,反复无常。
教师:他觉得项羽优柔寡断,大家看对不对?
学生:(纷纷点头)对。
教师:(开玩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啊?不过的确是如此,他的优柔寡断导致刘邦成功脱逃,埋下了后患。
徐放:我觉得不是优柔寡断,因为项羽有一种很摄人的气魄,对敌人从来不手软。但是他很重义。跟他有交往的他认为就是自己的朋友,他是个草莽英雄,是个将才,但是没有帝王之气,有的是霸气。刘邦处处示弱,项羽处处逞强,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成败。而且刘邦有过人之处,人才众多,又能够用人,而项羽人才很少。项羽事必躬亲,什么都自己来,王者是不能这样的。这让人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而在刘邦帐下人才觉得自己有用。
(学生鼓掌)
教师:徐放的话对我启发也很大。我们谈项羽,是根据《鸿门宴》来谈的,而他谈的项羽着重从《项羽本记》来谈。就在鸿门宴之前,项羽坑降卒20万,一点不手软。而且在他的叔父项梁死了以后,宋义主事,软弱无能,不敢对敌,他一刀就杀了宋义,破釜沉舟,他是果断的人。而害他的是一个义字,真是应了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所以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他还说项羽有霸气但是没有王者之气,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不善于用人而刘邦善于用人,表现是事必躬亲,还有一个,项羽任人唯亲,除了范曾之外,都姓项,而且不用范曾。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