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平均数
男女生分组进行口算竞赛,男生选四人,女生选三人。结果男生胜出,女生感到不公平。师:怎么不公平了?
生:男生人多,比计算的总数当然不公平。
师: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我们比总数合情合理,那么现在人数不相等就没有办法比较谁的成绩高低了吗?那你认为应该怎样比才公平呢?
生:求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情景图:在生活中老师经常会看到咱班同学爱收集像老师手中拿着的这样的卡片,大家看,老师把其中小明、小华、小刚、小丽这几个同学收集卡片的数量制成了统计图。
2、课件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看到这个统计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那么要知道这几个同学平均每人收集卡片的数量应该怎么求呢?(小组讨论)
提示:可以利用手中模板自己动手移一移;也可以动笔写一写;也可以动脑想一想看有没有其它方法求出来?
4、学生汇报方法。
(1)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指名板前演示)
课件演示移多补少法移动的过程。
(2)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16+12+14+10)÷4
= 52÷4
= 13(张)
(3)那么这里的52表示什么?13又表示什么?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出平均每份数也就是平均数。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说13是16、12、14、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均数(板书课题)也就是小明、小华、小刚、小丽这几个同学平均每人收集卡片的平均数量。
5、小结:通过操作我们知道13张是小明、小华、小刚、小丽这几个同学收集卡片的平均数量,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张呢?(不是)13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只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量,在实际收集的数量中,有的同学收集的比13张多,有的同学收集的比13张少。
三、课堂巩固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与我们的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它,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份有关平均数的资料请大家看一看:(师生共同理解)
(一)课件出示平均数资料:
1、五家站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50人。
2、小明数、语、外三门平均成绩92分。
3、松原市去年全年平均气温大约是8℃.
4、我们三年级一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6厘米.
(二)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大,现在我们要带着它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的选择方法我们看:
1、课件出示图片:有三队小朋友,一队6人,一队5人,一队4人,要使三个小队的人数一样多,你怎样很快的知道?那么除了用移的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出示图片:小丽有这样的三条丝带,分别长14厘米、16厘米、24厘米,请你先估一估下面哪个数最有可能是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为什么?
14厘米 18厘米 24厘米
3、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20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他不会游泳,如果他要趟过这条河到河的对岸,会不会有危险呢?你能帮助他分析一下吗?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的比赛,你知道该怎么比吗?(求平均数)怎么求呢?(如果除不尽可用计算器计算。小结比赛结果。)
(三)同学们,国庆节马上快到了,老师想带你们去松原江边公园和查干湖这两个景点游玩,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相关景点图片)老师把这一周内游览这两个景点的人数制成了一个统计图,请大家看。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景点平均每天的游客量多吗?(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